袁煦颖《想问问西江两岸明灭的灯火》现代诗赏析
(作者:叶祺)
《想问问西江两岸明灭的灯火》这首现代诗,发表于2019年11月5日《中国诗歌网》;11月14日刊载于《云浮日报》第7版【三江之韵】专栏;12月14日刊登于《西江日报》第3版【西江月】专栏;并收入2020年度《肇庆文学》诗歌卷。
该诗作者为肇庆诗联学会诗友袁煦颖。他的现代诗清新脱俗,情感丰富,诗意浓馥,表现手法独特,语言表达看似平常,却蕴藏深意,常常能在一瞬间激发读者共鸣。
西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40多个县市,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两岸保留着无数风物,无数故事。面对走过千山万壑滚滚而来的西江水,诗人感觉人是渺小的,西江是宏大的。人们对身旁日夜流淌的西江,虽倍感亲切,但了解的并不多。
这首诗,光读题目就有一种吸睛的功能,有引人一睹为快,想读下去的冲动。“西江两岸”“明灭”是修饰语。 压缩题目,找关键词,其实就是想问问“灯火”。这就让人产生疑问,问问“灯火”?“灯火”是静物,不是动物,更不是人,如何能回答?问哪里的“灯火”? 西江两岸的“灯火”。西江两岸历代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生活里的灯火,夜晚明亮,白天熄灭。一明一灭,描述了两岸人民的生活情态。“灯火”作为景物无法回答诗人的提问,要解答还是靠两岸世代生活的民众。该 诗将“灯火”人格化,其实是借“灯火”指代西江两岸的千家万户,借“灯火”指代两岸的民生。诗中的“灯火”与“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渔火”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或许是从张继名篇《枫桥夜泊》中获得了创作灵感。
这首诗的题目运用了拟人、借代、 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凝练含蓄又耐人寻味,能激起读者阅读揣摩。“想问问”,一个“想”字,表明了诗人想了解、想认识、想求索西江。“问问”,问字重复出现,加强了“问”的急切性、反复性,既有急切介入想了解的一面,也有打算的、试探性的犹豫,反映出诗人对这条江河充满热爱、敬畏、尊崇,但内心又忐忑不安的情愫。
诗歌开篇用了两个“谁”字设问,然后用“问”贯穿全篇。
“谁借来西湖一环水/谁搬来阳朔七堆山/含丹的大佛避而不答/稍微张开的嘴巴/慢慢吞下一轮夕阳/然后呼吁端州酣然入睡/让了无心事的梦/谁也无法惊醒”。叶剑英元帅有一首赞美七星岩的诗:“借得西湖水一环,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诗人落笔开篇就依叶帅的诗发问,水是“谁”借来的?山是“谁”搬来的?诗人借叶帅的诗句问大佛,巧妙地将“卧佛含丹”这一星湖著名景点引入诗中。但是,星湖含丹的大佛不但避而不答,还“呼吁”想获得答案的端州,最好也随他“ 酣然入睡”。诗中,诗人将大佛了无心事,不问世事,与世无争,以至酣然入睡的率 性特点写得活灵活现。这一节写出了肇庆星湖七星岩独特天然的美丽:西湖水、阳朔山、卧佛含丹。
“走近沉默的摩崖石刻/聆听千年诗廊上的吟哦/在别有洞天的地方/感受无数行走的脚步/与过往的时光对白/分享那份惊喜与惊叹/为何你的脚步姗姗来迟”。第二节写肇庆千年诗廊上的摩崖石刻。“沉默”的“石刻”,却让人能聆听到吟哦的声音,这看似是矛盾的。石壁上刻着历代文化名人吟颂肇庆的诗歌,这些诗歌写作水平之高超与书法雕刻艺术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无数游客路过,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欣赏并咏叹,与过往的先贤诗人产生思想交流,发出吟哦的心声。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用“沉默”去修饰摩崖石刻,用“别有洞天”“无数行走的脚步”及游客眼中的“惊 喜与惊叹”,实写摩崖石刻的独特精美,以及参观人数之众多。诗人责怪别人“姗姗来迟”,其实是从另一侧面进一步烘衬千年诗廊上的摩崖石刻享誉中外、名满古今。
“天柱阁前/明朝郡守种下的相思树/历四百多年风吹雨打/依然枝叶繁茂满树芳菲/年年结满殷红的果子/为何不见有哪颗红豆/在岁月的枝头候我到来”。第三节诗歌是问红豆相思树。现在,“南国”很多地方已很少见到红豆相思树了,但是七星岩里却长着很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七星岩风物独特。红豆是爱情信物,虽然年年结满殷红的果子,却没有一颗属于诗人,都被别人捷足先登采撷去了,反衬出“南国红豆”深受人们钟爱。有的人幸运得到了,有的人却无缘拥有。两相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人生际遇中求而不得的失落与无奈。这一节诗人看似平铺直叙,没有运用什么技巧,但是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诗人最后那一问,能激发同一心境的读者瞬间泪涌。
“水月宫中的观音/以三十三应身最高洁色相/教化众生镜花水月色空因缘/宫前六棵百年古榕盘根错节/苦海慈航的摩利支天菩萨啊/人生很多纠缠该如何理顺”。第四节诗歌是问水月宫的菩萨。水月宫是星湖另一个著名景点,里面供奉着观音、摩利支天菩萨等神煞。据藏传佛教说摩利支天是隐身和消灾的保护神,能救芸芸众生于危难水火之中。诗人从“古榕盘根错节”,触景生情,联想到“人生很多纠缠”,问摩利支天菩萨“该如何去理顺?”
“宋城墙上的披云楼/斗拱飞檐鬼斧神工/有哪轮日月能被檐钩挂住/有多少匆忙的身影能被挽留/有多少希冀点缀其中/恭敬地询问那些饰物/无奈那精美的瑞兽欲言又止。”这些瑞兽斗檐蕴藏着寓意。诗人用“鬼斧神工” 从正面直接形容其制作精美。问“斗檐”能“钩挂”住哪轮日月,“挽留”住多少匆忙的身影,这其实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披云楼的精美。“钩挂”“挽留”意在“迷恋”。“欲言又止”这里用拟 人化的手法,无声胜有声,写出了瑞兽回答的情状。可见,诗中的语言个性鲜明,张力十足。
以上一至五节,诗人主要是问星湖“含丹的大佛”,问“千年诗廊姗姗来迟的游客”,问“天柱阁前的红豆相思树”,问水月宫中的“观音菩萨”,问“披云楼的斗檐”。六至八节,诗人继续作出一连串的提问:问“星湖与西江的波浪”,问“渔歌”,问“羚羊峡”,问“利玛窦”,问“包青天”,问“阅江楼”,问“大湾区的暖流”,问“梅庵的桃花”,问“六祖井的甘泉”,问“鼎湖山的幽泉”,问“穿梭的帆影”。诗人越问越多,与题目的“问问”进一步呼应,引人探究。
诗中所问的这些风物,都是西江肇庆河段特有的风景名胜。西江河流那么长,两岸景物那么多,诗人为何只写西江肇庆河段的“灯火”?也许是因为在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名城中,肇庆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
西江,是滋润肇庆大地浓厚情感的河流,是承载肇庆人民扬帆远航的河流。西江两岸丰富独特的人文资源,是每一个肇庆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诗人在这首诗中创造了很多意象,目的是假借问询西江两岸的景物带出肇庆引以为荣的名胜,抒发对肇庆家园的深情厚爱、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诗人的感情基调真挚感人,能令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黄进健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