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联盟常见病慢性病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的通知,将目光聚焦在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两大领域,纳入了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个品种共86个药品。
自2018年“4+7”改革拉开帷幕以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下称“药品集采”)改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议论。为什么说药品集采是“惠民工程”?为什么全国各省都在“比赛”药品集采?药品集采中暴露出的一些现实问题,应如何解决?
为什么说药品集采是“惠民工程”?
药品集采是什么?
一直以来,部分药品价格虚高是老百姓“头疼”的问题。为降低群众药费负担,提高用药安全,2018年,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等部门组织“4+7”药品集采工作,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7个副省级城市,共11个试点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组成采购联盟。
简单来说,药品集采就是一批公立医院组织“团购”,以成规模的药品需求量,向医药企业寻求较低的价格。
能少一分是一分,为老百姓“灵魂砍价”的场面时有发生,让人为之动容。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开展6批国家药品集采,共采购234种药品,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的30%,国家药品及高值耗材带量集采节约医疗费用2600亿元以上。以《我不是药神》中的伊马替尼(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药物)为例,集采后价格降低,使用量增长到35%,可及性大大增强。
从患者的角度看,药品集采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支付压力,甚至给罕见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诺西那生纳注射液是国内首个用于脊髓性肌萎缩I型(SMA)的药物,但因其昂贵的价格备受社会关注。被纳入医保谈判后,药价从70万元降至3万余元,让更多患者可以承担,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数大增。
从医院的角度看,药品集采还能助推医院的良性发展。“国家组织带量采购改善了医院收入支出结构,让医院有了改革空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蔡道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往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时,手术前需花很多时间在与患者沟通耗材的使用上,在药品集采改革后,病人对于支出接受程度大幅提升,这方面沟通时间减少。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为例,因相关药品与耗材价格下降,患者手术量有了明显增加。
全国各地都在“比赛”药品集采?
从全国各省的“大动作”中,药品集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021年初,江苏省第二轮组织药品集采,共有头孢唑肟注射液等12个药品落地实施,涉及55个品规,价格最大降幅达90%。
2021年9月,安徽省探索开展临床检验试剂集采,遴选肿瘤相关抗原测定、感染性疾病实验检测等5大类23小类145个产品开展“靶向集采”,相关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47.02%,预计每年可为医疗机构节约采购资金1.73亿元。
2021年10月,河南省牵头山西、江西、湖北等12个省(区、市)开展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采购,71家企业的20751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88.65%。
2021年12月,湖北牵头组成的19省份省际联盟开展中成药集采工作,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
药品集采,已经成为一场落实民生实事的“全国比赛”。
目前,全国各地省级、省际联盟、市际联盟提速扩面,已成星火燎原之势。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100个药品集采任务的省份达10个;完成50个药品任务的有24个省份,全国累计集采覆盖品种已经超过1300个。到2022年底,各省完成100个集采品种目标的任务将超预期。
先动起来的省份,就有机会对接更好的药企资源,谈下更惠民的药品价格。在这场竞赛中,广东的情况如何?
近年来广东牵头组织10批次省际药品和耗材联盟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平均降幅63%,最高降幅达96%;截至2021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超400亿元。2022年,广东药品带量采购累计将超过600个,已超额完成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合计达到350个以上的采购任务。
据了解,下一步,广东还将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和种植牙等9类耗材纳入集采范围,目标在今年内实现化学药、血液制品、基础输液、生物药和中成药,以及常用的高值耗材和低值易耗品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
叫好声中,药品集采还应如何改进?
集采推进过程中,虽然获得一片叫好,但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有部分声音认为,集采让药物降至“地板价”,会影响药企创新和生产的积极性。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以往,医药企业会将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投在“跑医院”上,医药代表从业人数在巅峰时期高达300万人。为了让医院用上自家的药物,一小部分医药代表送钱、送礼,无所不用其极。经过中间商的层层加价,高昂的药价最终落在了普通患者的头上。
实施药品集采制度,实际上就是要挤掉药价中的水分,逐步实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2月1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集采制度从设计之初,这项制度就紧盯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导向,围绕为中国百姓提供高质量药品,运用价格工具,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集采始终把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临床质量提升、老百姓就医可及性这三个目标放在一起,总体平衡考虑。
陈金甫表示,“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就是为企业考虑,能使企业从私下里跑医院,变成面对面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性行业、龙头企业。“只有通过带量采购、招采的竞争机制,才能让企业在真正的市场条件下竞争,这是个制度性的安排。”
一个显而易见的判断是,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有力改善民众的医疗水平,用药将一直是刚需,“蛋糕”一定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合规,老百姓获益也将越来越多。
那些勇于调整销售模式、提升研发水平、增强议价能力的药企将存活下来,而那些不愿直面竞争、不能与时俱进、不守游戏规则的“分蛋糕者”,将会被逐渐淘汰。
国家医保局介绍,开展集中带量采购以来,部分药企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步上升,有些企业的研发费用从原来的6%、10%上升至20%。药品集采的指挥棒下,医药行业头部企业不仅要做仿制药、占领市场,更要做好产品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
来源:广东健康头条
责编:严靖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