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者以轻症为主为何还要“动态清零”?国家卫健委回应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如果在疫情之中新冠感染者以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的疫情形势下,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发布会上表示,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输入的压力还是非常大。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期,仍然是构成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疫情还在上升的阶段,所以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当前国内本土已经呈现了点多、面广、频发的疫情态势,所以内防扩散也是一个重要任务。
“面对这些压力,必须要坚持总的策略和总的动态清零方针。”梁万年表示,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来看,它和德尔塔相比,虽然致病率、致死率有所降低,但是其传播力很强,这样的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人数基数很大,一个大的感染基数乘上它的致病率、致死率,就会形成一个大的重症群体甚至是死亡的群体。从相对数来看,奥密克戎似乎轻微,但是从绝对数来看,它的危害依然很大,所以我们其不能够忽视。
梁万年表示,特别要强调的现在无症状感染和轻症比例的增高由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结果:第一,奥密克戎变异株本身相对温和。第二,疫苗接种效果,接种了疫苗以后感染以后轻症比例就高,甚至让他不出现症状。第三,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恰恰是因为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群众不感染或者感染以后,能够快速识别出来,让感染者的病情不发展。
梁万年认为,我国具备动态清零的基础和条件,更具备能力,而且近年来的防控已经证明实行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一个有效的做法,一个经验,也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比如说从2021年的4月份以来,所形成的本土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历有关联,反过来说,我国本土是干净的。这种本土的干净使我们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因为我们能搞清楚每一起病情的来龙去脉,这是我们的基础。
梁万年表示,我国几年的防控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比如说疫苗接种,刚才焦雅辉局长所说的快速核酸检测包括它的能力等等,我们有了工具,而且我们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梁万年认为,中国老百姓特别理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动态清零的抗疫斗争当中来。这些组织基础、科技基础,我们具备的能力还有强大的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为我们动态清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当前这种复杂的,面对输入的压力和内部扩散压力的复杂、反复、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坚持动态清零这个总方针不动摇。
控制住疫情在科学上存在“三角”模型
新一轮疫情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和工作的很大影响。现在社会上人们越来越多地在问,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老百姓才能回归到疫情之前的生活?继续来看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的观察分析。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期盼疫情尽快结束,但病毒和疾病本身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突发疫情来临的时候,如何有效控制它,达到一种平衡,在科学上我们常讲“三角模型”,也就是说疾病和病毒的毒性、危害性是一个角。第二个角是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和能力。第三个角是公共卫生和社会面的干预措施。
疫情发生以后,这三个角构成了一个“三角模型”,它们要取得一个最佳平衡。从理论上来说,疫情结束有几个方面:1.希望病毒变异是变得越来越弱了,它的致病力、它的传播力越来越弱,对人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胁越来越小,这是最好的。2.比如我们的疫苗更加有效,不仅仅是能预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了,预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3.比如有特效药了,除了现有的有效药物以外,可能出现了更有效的药物,甚至是特效药,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断。4.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疫情也在减轻,我们外防输入的压力变小等等。这些综合起来,看病毒本身,看它的危害度,看我们所具备的武器和手段,这些综合起来才能讨论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来调整我们的策略,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国家卫健委:1000万人口以上超大城市应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检测任务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
第三版指南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需要时,可通过区域内协同支援予以保障;必要时,可申请全国支援。
重点修订内容:
一是强调科学精准,对划定的区域进行核酸检测。将第二版指南中的“全员”修改为“区域”,区域大小由疫情防控需要决定,指导各地对划定的区域完成核酸检测。
二是进一步明确完成时限要求。为适应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规定了划定范围的核酸检测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进一步提高疫情“早发现”能力。
三是增设若干工作专班。根据区域核酸检测涉及的各环节、各部门,指导地方成立数据统计专班、采检匹配专班等9个工作专班,规定了专班职责。该9个专班不要求必须设立,各地可根据实际灵活增设或合并,但须做到职责不空缺。
四是提供检测力量测算依据。为便于地方测算、准备检测力量,在充分总结西安、天津等地经验基础上,对各地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所需的采样人员数、核酸检测能力,给出了明确测算指导。
五是精简检测技术性要求。结合本指南应用范围和实际操作需求,《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等技术文件中已有的要求,不在文中表述。而是对采样的组织、转运、检测、结果处置等管理性要求进一步突出和明确。
有关问题解答:
1. 此前已有两版指南,为什么要修订印发第三版指南?
近期我国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出现了多个省份同时发生聚集性疫情,或者是一个省份多个城市同时发生疫情的情况,加之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隐匿等特点,对组织开展核酸筛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同时,为总结推广前期郑州、西安、天津等城市核酸筛查的有益经验,指导地方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必要修订形成新版的指南。
2. 第三版指南中的“区域”具体指的是什么?是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还是这三个区全部包括?
指南中的“区域”包含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区域可能小到一个楼栋,也可能大到全市范围,具体要由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研究确定,并动态调整。
3. 今后还会有大规模的全员检测吗?
核酸检测的范围大小,与其风险来源是否清晰直接相关,也与流调溯源是否精准、感染者分布是否广泛、隔离管控措施是否落实等多个因素有关。是否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应当取决于科学研判,服务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4.开展区域性核酸检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重点环节?
社区采样的组织有序、采样检测信息化管理、采样操作的准确以及避免采样时可能的交叉感染、采送检的匹配、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每一轮检测后的科学研判等,都是必须注意的关键环节。
5.最近印发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在各地组织检测的过程中,会用到抗原检测吗?
第三版指南指出,各地可结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有关要求,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增加抗原检测作为区域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研究细化实施方案后组织实施。
中国疾控中心:通过洗手可以有效切断新冠病毒“物传人”途径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途径造成感染,但它在疫情扩散当中的作用非常有限。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些传播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的手接触到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手触摸口、眼、鼻等进入人体。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手接触污染物体表面造成传播。所以,在新冠肺炎预防中,我们把手卫生作为一项重要个人防护措施予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