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个核酸检测点的采样方式不一,有的“捅鼻子”采集鼻咽拭子,有的“捅喉咙”采集口咽拭子,还有的两种拭子都采集。那么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有什么区别?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仍施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并非已更新的《诊疗方案》)中,规定“无症状感染者、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在隔离观察期间应该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出院或解除隔离时应同时采集2份鼻咽拭子样本”,但是对次密接、高风险筛查人群,以及因个人需要主动接受核酸检测的人,并没有规定采样方式,针对这些人员,一线医疗机构在选择采样方式上有较大自主性。
此前有研究表明,鼻咽拭子的阳性检出率更高。但是从实践层面来说,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的核酸检测准确率无法进行机械比较。影响核酸检测准确率的因素很多——除了采样部位、采样手法、被采样者配合度等与采样相关的因素外,还有很多与采样无关的因素,比如感染者的感染部位、病毒载量,实验室检测手法等,选择采样部位只是其中的一环。同时采集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等多个样本,能够相对提高核酸检测准确率。
从风险控制和市民体验层面来说,采集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各有利弊。采集口咽拭子需张大嘴巴,被采样者口部与空气接触面更大,有可能增加交叉感染风险,极少数人还会下巴脱臼;采集鼻咽拭子体验感较差,部分被采样者出于本能回避、躲闪,可能导致单次采样时没有采集到精准部位的样本。
专家表示,正确的采样方法是新冠核酸检测灵敏度的重要保证,而核酸检测对于临床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至关重要,是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选择哪种采样方式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正确采样,就都符合规定。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靖
值班主编:区云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