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冠状病毒和新冠肺炎
2019年末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简称COVID-19。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或更简易说法“新冠”。
新冠肺炎在全球传播已经2年3个月余,截至世界卫生组织(WHO)3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4.46亿例,全球累计新冠死亡病例数已超600万。
我国近期多城市疫情出现了春节后反弹,抗疫面临不小挑战。根据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现有国内确诊近22.3万例。
2、哪些人易感COVID-19?
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的关系,对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
3、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传人特征十分明显,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钟南山院士等多名专家相关论文数据,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直接接触,而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武汉的人接触过。在这1099名患者中,2.09%为医务工作者,43.95%为武汉居住者,26%的患者未去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通过近期阳性病例发现,打疫苗人群仍存在新冠阳性感染和传播风险。
1)飞沫传播:产生方式,咳嗽、打喷嚏或说话;实施呼吸道侵入式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
2)接触传播:产生方式,携带病原体的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传播;人体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而引起的传播。
3)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核尺寸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在空气中可以悬浮很久,并且在空气中湍流的推波助澜下漂移到远方达数公里距离。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 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活性。若是被人吸入体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另外“粪口传播”需要进一步证实。排泄活动也可以产生气溶胶,疫者排泄物排入排污管道,可能携带病毒气流窜入邻近的卫生间内,属于另一种形式气溶胶传播途径。
此外,对于穿有不洁的鞋子(如粘有疫者痰沫)进入室内,室内较高温度下蒸发时,病毒可能通过颗粒进入房间。
来源:知乎
责编:董琼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