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文化的数字化作出要求与部署。这一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将对文化传承、文化生活、文化产业带来哪些影响?地方政府、企业应如何应对这一国家战略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此,佛山日报《理论周刊》专访了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周建新教授,分享他的观察与思考。
周建新
专家简介
周建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荔园领军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深圳市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深圳市行政重大决策咨询专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文科分委员会主任。获国家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
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三大”新提升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类型和服务,创造更多元的文化消费新场景,增强更深入的文化体验。
《理论周刊》:《意见》的出台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有何深远影响?
周建新:《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当前,中国正阔步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以5G、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出台,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其总体思路可概括为五化:文化资源数据化、关联数据资产化、数据分享平台化、创新创造智慧化、消费体验场景化。《意见》明确指出了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任务和目标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到“十四五”时期末,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第二步是到2035年,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意见》将文化建设与数字化相结合,对其战略路径和步骤作出重点部署,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描绘国家文化发展的蓝图,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意见》指出,要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成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这对全面梳理、整合、统筹中华文化资源,提取其中具有传承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借助多样化的终端,利用数字化路径,打破线下传播壁垒,通过线上多样的渠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上云端,实现“云传播”,最终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理论周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将如何丰富或改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又有何促进意义?
周建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更体现为追求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数字化战略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类型和服务。随着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等文化新业态将不断涌现,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将创造出更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二,创造更加多元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比如,利用数字电视、数字投影等“大屏”观赏方式,提升高新视听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增强用户视听体验,促进“客厅消费”、亲子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的发展,通过全新升级的数字技术,实现传统文化消费场景的全新升级。第三,增强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比如,当下博物馆行业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展品更加生动立体地呈现给游客。当前火爆的沉浸式游览、虚拟演出等方式,也是数字技术运用所带来的新奇体验。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是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而言,首先是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通过创新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升级,升级完善电影数字节目管理平台,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将有助于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的服务与供给。其次,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将有助于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促进基础文化设施布局优化。最后,依托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将有助于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
文化数字化塑造了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新特点,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将不断涌现。
《理论周刊》:《意见》提出了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哪些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将成为发展重点?
周建新:文化消费主要由文化需求所驱动,但又与文化供给紧密相关。提供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开发什么样的文化消费模式,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消费品质,促进文化消费提档升级,这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问题。《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明确要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的重点任务。我认为,重点是增强沉浸式内容体验、打造虚拟游览等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沉浸式体验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场景,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它通过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营造出沉浸式的环境和氛围,让参与者更好地融入场景之中。数字技术与文化消费相结合,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能够深化文化消费体验,丰富和拓展消费者的感知空间。如故宫推出的朱棣建造紫禁城VR沉浸式体验项目,就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让游客突破时空局限,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文化底蕴。虚拟游览则是数字化浪潮下催生出的新型文化业态。它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场景的搭建,实现一种全新的游览形式。当前许多博物馆都开辟了数字化虚拟旅游,打造游览“云空间”,实现足不出户便能云游博物馆,降低了游览成本,具有极大的便捷性。总的来说,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既能创新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催生文化消费新业态,也有助于传统线下文化消费场景的转型升级,推进数字化文化体验,巩固和扩大中华文化数字化创新成果的展示空间。
《理论周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与推行将带动哪些产业发展?
周建新: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必然依托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既是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基础,同时又将在实际运用中获得长足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与文化的结合日益紧密,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视等传统文化业态将迎来转型升级。以广播电视行业为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是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力量。《意见》指出,要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部署提供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的技术系统,完善结算支付功能,形成国家文化专网以及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省域中心和区域中心,服务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这一举措将极大推动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将调整传统文化业态和产品结构,实现传统文化业态转型升级。
推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也是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主要推力。《意见》中提到,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创新呈现方式,推动中华文化瑰宝活起来。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文化数字化塑造了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新特点,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将不断涌现。
借助数字化打造立体佛山文化
将数字技术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让城市文化的传播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形式更加生动多元,城市文化体现更加立体,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理论周刊》:文化的数字化战略对于城市文化、城市形象乃至城市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有何作用?佛山如何借助文化数字化,加强城市文化影响力?
周建新: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提升城市软实力,文化是关键。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和广阔的传播空间,具体体现在传播媒介的选择和呈现形式上。将数字技术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城市文化的传播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形式更加生动多元,城市文化体现更加立体,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佛山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功夫之城”“岭南水乡”“美食之都”等众多文化名片。如何在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借助文化数字化,加强城市文化影响力,个人有以下建议:
其一,深入挖掘佛山城市文化特色。佛山市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岭南经济和文化的代表之一。我以前曾提出佛山的城市形象定位应该紧扣“岭南味”“中国风”“国际范”这三个方面。在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整理佛山特色文化资源,提取其中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再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形成当代表达,进一步突显佛山的“岭南味”、体现佛山的“中国风”、彰显佛山的“国际范”。
其二,丰富佛山城市文化传播手段。数字时代的到来,不断丰富着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因此,在文化数字化浪潮下,佛山可借助多种互联网平台,利用不同传播媒介,传播城市文化。如“影视+文旅”的形式,借助影视作品的拍摄,通过鲜活的影视资料,加强佛山功夫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彰显佛山作为“中国武术之乡”的特色和优势。
其三,多种形式打造佛山立体形象。随着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新的文化消费场景不断涌现,佛山城市文化的传播可借助文化新业态的产生,打造立体佛山文化。如借助沉浸式体验,吸引游客体验佛山功夫文化;借助虚拟旅游场景,开发在家云游岭南水乡活动,打造城市文化传播新路径。通过“数字佛山”,讲好“佛山故事”,打造“佛山品牌”,展示“佛山形象”。
《理论周刊》:《意见》要求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对于企业而言,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周建新: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支持符合科创属性的数字化文化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同样提供了很大机遇。首先是巨大的市场前景。进入新时代,文化消费市场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趋势日益明显,战略中涉及的发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探索多样文化供给方式等都顺应文化消费的潮流,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市场。其次是提供了广阔的行业空间。《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最后是为企业营造了有序的市场环境。战略指出要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强化文化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监管,深化文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行业协调、自律作用,做好文化数字化信用评价,营造良好市场发展环境。
在迎来发展前景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有学者曾经提出一个观点:“一个基本性悖论浮现——在全球范围内,公众获取文化内容的机会和对它的依赖都增加了,但与此同时,艺术和文化领域的生产者觉得工作越来越艰难。”面对当前文化领域的僵局和困局,该如何破局呢?我认为,一方面企业要有效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品的有效融合,创造出能够满足消费者多重需求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大对文化企业和文化专业人士的扶持和保护,营造包容性的工作环境,建设有韧性、有温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
来源:佛山日报
责编:麦月勇
编审:黄泳文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