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现代厂房,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面,一幕幕紧张忙碌的生产场景,处处呈现出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这里,是全市首个“村级工业园区”——新兴县新城镇平康工业园,是该镇重点打造“书记项目”之一。近年来,新城镇紧抓融湾发展机遇,聚焦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攻坚发力,以“书记项目”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级留用地融入园区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党组织领航,牵头做好重新招商、共同开发工作,引领村(居)组深度挖掘留用地潜力,科学整合村级留用地连片开发,推动融入园区经济发展,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辐射带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树品牌”思路,全力创建镇域经济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高地,为新兴县当好全市镇域经济发展排头兵贡献新城力量。
园区发展——凝聚 “向心力” 提升 “承载力”
在园区打造、建设方面,新城镇精密部署,树牢镇域经济发展“一盘棋”思想,成立以镇委书记为组长的“书记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深入各村(社区)走访调研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出台“书记项目”实施方案,为镇域经济发展赋能。
奖优罚劣方面,将镇驻队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在推进整合留用地、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中的表现,作为镇村干部年终考评、村级党组织书记述职和个人评优评先的重点内容,让镇村干部增干劲有盼头。
固本强基方面,完善园区党组织体系,在企业入驻时推行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管理层“交叉任职”,推动“两新”党建在园区实现“两个覆盖”,同时引领各类企业党组织联建,针对性商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实现以大带小、以先进带后进,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质量“双提升”,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在活用资源上,该镇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引导各村(社区)整合留用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村集体与企业之间进行资源供需精准匹配,全力推动资源、园区、镇域经济融通发展。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整合村组两级留用地连片开发,立足本村(社区)实际打造村级工业园,破解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征地留用地融合开发变身“聚宝盆”,提升园区发展“承载力”,赋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筑巢引凤——激发园区发展“战斗力”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树品牌”思路,平康社区党组织在打造全市首个村级工业园区(一期)的基础上,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持续对居组两级留用地整合连片开发,顺势引进佛山诚顺物业公司投资超亿元推进平康工业园二期建设,承接顺德商会的金属模具企业进驻。留用地整合开发有效提升土地含金量,带动居组年收入超千万;凤凰工业园有不锈钢、印刷、纽扣等厂企运行,园区生活配套和居住环境不断完善,提升园区承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一步,新城镇将持续以平康工业园作示范标杆,引导平康社区与黄岗村开展村社共建,规划整合黄岗村组留用地新建黄岗工业园,出台惠企政策鼓励引导零散产业入园集聚;争取用地指标,用3到5年时间规划整合陇塘、枫冼、联群等村组留用地融入园区经济发展,再造多个村级工业园呈多点开花,主动承接珠三角外溢产业,打造大湾区产业“承载地”,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总量。
该镇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发挥镇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和招商办职能,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吸引优质企业及湾区优势企业落户,鼓励“中小微企业入园区”集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升“规”发展,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善用平康工业园的区位和空间优势,探索激活平康工业园“夜经济”,带动居民就近就地就业,打造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样板,提升县城镇首位度、集聚度和美丽度。
服务提档——增强园区发展“软实力”
实施“企业红管家”机制。新城镇积极组建“企业红管家”队伍,调研收集企业发展情况、征集企业需求、解决发展难题,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协助企业申报创业扶持、人才补贴等资源,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营造镇域经济优良发展环境。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为精准对接和服务园区企业,新城镇积极协调县商务局、新成工业园管委会、银行等相关部门,用足用活上级财政、税收等惠企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入园入区集聚发展,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切实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值得一提的是,新城镇结合“两新”组织实际,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与县直工委、新成工业园管委会、广东(新兴)万洋众创城联合开展五方共建,规划打造集“党员之家、职工之家、人才之家”于一体的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接下来,新城镇将统筹推动企业党建、企业人才、企业服务等工作,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员工提供一站式服务,凝聚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记者:黄广雄
通讯员:黎梅华 谢美琪
责编:苏鹏蕴
编审:黄泳文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