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升处是吾乡
江边鸟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炎热夏季,水稻金黄,荔红蝉鸣,水果飘香。在这个美好的季节,许多市民都喜欢带上家人去前锋走一走,去大江头网红村打卡。
前锋离市区仅需半个小时车程。那里青山连绵、阡陌纵横,森林茂密、溪水潺潺,山水田园交相辉映,自然风光秀丽,乡村风情浓郁,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进入前锋,犹如走进了一座天然的大氧吧。
前锋镇地处崖楼山北麓,崖楼山是前锋的天然屏障。1200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杜位曾经留下了著名的《崖楼耸翠》赞美诗。前锋也是现代文学的摇篮,著名作家陈残云于1954年创作出版了两部中篇小说《山村的早晨》《喜讯》;1971年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山谷风烟》。
崖楼山常年雨水充沛,云雾缭绕,即使是夏季,也常常有缕缕的云雾轻描淡写地在半山腰休闲散步,慢慢飘过,犹如袅袅升起的炊烟。崖楼山下的大江头依山傍水,前有大江头水库,背靠彩旗谷,依山梯度而下,风景独特,栽种的大多是水稻和番薯。每当秋季来临,金黄的水稻随风荡漾,层层叠叠,风光无限。
几年前,前锋镇抓住乡村振兴的有利时机,举办了一系列的“番薯丰收节”“番薯美食节”“番薯展销会”等文化旅游活动,把番薯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强势打造,拉动周边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聚,并依托大江头村番薯农业生态科普基地,加快推进民宿文旅、“粤菜师傅”工程与当地生态旅游、党建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了大江头农旅融合发展的特色精品区域。
暑假到了,找一个好天气,带上家人和朋友去大江头骑骑车、散散步、钓钓鱼,开启愉快的假日时光,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到大江头的水库边的木椅上静静地坐上半天,喝杯茶、听听音乐,享受崖楼山吹来的徐徐清风,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那种亲近大自然朴实无华的感觉,那种自由自在的幸福时光,有一种放马南山享受慢生活的悠闲,清爽、快活、舒畅……
晌午时分,一缕炊烟从一家的烟囱冒出,然后,另一家又慢慢升起,一家接着一家,炊烟慢慢升腾,与后面崖楼山半山腰轻轻飘浮的云雾融为一体,成为大江头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道久违的风景,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了。
“丝丝古柳纲罗鸦,拍拍平田鼓吹鼃。不是青烟出林杪,得知山崦有人家。”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宋代诗人史弥宁所作《炊烟》,这是一首风景诗,描绘的是大山深处的风光,大山里林木茂盛,到处是葱绿和葱茏的景致,倘若不是炊烟袅袅升起,又哪里会发现山崦处会有人家居住呢?在大江头村看炊烟,像看穿越剧一般,从遥远到现代,自然、娴静、美好的炊烟袅袅升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炊烟,是人间的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因此,古代的名家诗人爱把炊烟渲染、刻画、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更多的是回味和怀念。
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回不去的是童年,忘不掉的是记忆。比如炊烟,有炊烟的地方就有爱有思念,就有漂泊有乡愁。前锋镇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难以割舍难以忘怀的地方。曾经有人问我,前锋除了有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还有什么东西比较出名?我说,前锋的好东西很多,那当然是要看你有什么需求。比如,好吃的有前锋番薯、前锋竹筒饭,好玩的有崖楼山、大江头、洞表村、常朗村,好看的有发财树、蝴蝶兰、黄花风铃等,特别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人杰地灵的前锋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喜爱。
大江头便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红村,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前来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以前也许对大江头了解不多,只知道这里的番薯品种多、品质好。后来,才真正了解到,大江头还是云浮有名的粤菜师傅村,不信,你可以走进大江头的“粤菜师傅文化馆”看看,这里集中介绍了前锋八大名厨,云浮十大名菜,前锋十二道特色菜,以及云城区十大伴手礼等。
去了大江头,如果不去品尝一下那里的竹筒饭,那可是一种遗憾。竹筒饭是大江头乡味居的品牌和特色,是用柴火烧制的。你想吃什么,乡味居的师傅就可以做出什么,如竹筒饭、竹筒腊肉、竹筒豆腐、竹筒鱼、竹筒排骨等,一支竹筒可以用柴火烹调出吃到你五滋六味的竹筒美食,每个竹筒都是一次性新鲜供应,原生态的竹筒以及“蒸”的炮制方式,锁住原汁原味,鲜竹的清香和食物本身的鲜味,融为一体,使菜品更加鲜美,让人食欲大增。
炊烟起处是故乡。炊烟是平淡的,是平静生活的代名词,是农耕时期乡村文明的美好记忆,不管是在哪里,它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和我们的情感紧密相连。现代社会,虽然炊烟慢慢在淡出我们的视线,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但那一缕缕代表着宁静、纯洁、轻盈和美好的炊烟,就像母亲放牧时牵挂的牛羊,就像母亲目送儿女离家时的视线,永远牵动着我们的情感,牵动着我们的思念与乡愁。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土地。告别前锋,告别大江头,我们常常会想起那升腾的炊烟,每当我们看到炊烟,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想起遥远的故乡。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董琼
编审:黄泳文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