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凤媛
阳台是楼居人的院落,是坚固的建筑和生活向诗和远方伸展的手臂。
阳台让人在室内步履更加轻快,心态更加舒展。身至阳台,心便可远游。在阳台,俯视、平视、仰视,皆可有所得。
在阳台,感受人间百态。
站在阳台上,开启另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每个人不再是在平地的人群中穿梭,而是在空中俯瞰。俯瞰让人有了飞鸟乃至苍鹰的特权。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写下《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他所写应非所看实景,而是居高临下,观意念之景的气象万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便有了动人心魄的力量。而和平时代寻常阳台上的俯瞰,扩大了视野,也增添了收获。
在所居住房子的阳台上,我可以看到如鱼群穿梭的车辆,可以听到国道上货车起步时的声音,而在前些年临近年关时,还可以看到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的身影。他们中有人在夜色中出发,有人在晨曦中启程,有人在烈日下坚持前进,也有人在细雨中忙碌不停,朝夕奔梦,不断前行。这些让人感受到生活中进取的一面。当然,还可以看到另一面。有奶爸抱着孩子从楼下的花径中走过,有老师带领孩子们热热闹闹地穿越一片草地,有年迈的老人推着轮椅上的老伴儿慢慢前行,也有人带着吃的去探寻隐藏在树荫下灌木丛里流浪的猫咪。这些跟生命中的力量有关,彰显出美好本身的力量。与人的活动相陪衬的,是昂扬向上的树木,不断开放的花朵,保持鲜绿的草地,当然,这些花朵和草地又与不停忙碌看似隐身的花草工人有关。劳作与成果就有了具象的呈现。
而我在楼下或奔忙或休憩时,也可能会有人以俯瞰的视角去观察我所处的环境吧。这样一想,看似普通的生活便有了一点有趣的意味。
在阳台,陪伴草木荣枯。
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爱好草木的人不满足于在楼下的欣赏,往往会用花草装点自己的阳台。阳台,也便成了很多人家的微型花园。
正因如此,我去朋友家做客时,喜欢在阳台上流连。友人的阳台上,有飘香的洁白茉莉、雅致的淡紫幽兰、花苞硕大的昙花、绚烂嫣红的勒杜鹃,加上她亲切的笑容,温暖的话语,这阳台四季便像都在春天。阳台小憩闲聊,只觉清风徐来,花香满身。也在朋友圈见过很多朋友晒阳台所种之花:大朵大朵的朱顶红盛开成百合的模样,霸气而深情;深红浅红的碗莲盛开,花落后结出一朵朵精致的莲蓬,包孕着一颗颗碧玉般的莲子;深蓝淡红的绣球盛开,层层叠叠叠出一片美丽的光影;颜色各异的太阳花不知疲倦,每天举出丝绸质地的小碗承接阳光,在午后又悄然收回……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陪着一棵棵努力生长的花草,用目光和清水灌溉,用关切和营养施肥,惊喜于鲜绿的叶芽鼓鼓的花苞,得一寸获一寸的欢喜,直至花期如期而至,直至花落叶枯。
还有人坚持在阳台种出瓜果。防盗窗上爬满了藤蔓,挂上了叮叮当当的百香果、丝瓜、苦瓜、黄瓜,甚至是南瓜,风吹叶动花动果动,地上日影斑驳浮动,这盛夏的阳台便自带了一份清凉。有人会问,这些瓜果能吃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种下、照顾、收获、清理它们的这个过程。
在阳台这片狭小的空间里,在踩在水泥地上的生活里,人们仍在想办法诗意地栖居。
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另是一番情境”。回南天,在阳台可以看朦胧的山影。潮湿而粘滞的空气,让人的呼吸似乎都可以挤出水来,远山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水雾,别有动人之妙处。
最美看云季是盛夏。在开了空调的室内看云,云被框在了一幅以“自然”为名的画里;在阳台上看云,云山如冰山,在天边缓慢地移动,在燥热的空气中与微微的凉风、淡淡的花香一起,带给人们更多的凉意。最妙的是乌云聚合,山雨欲来之时,大人匆匆收衣,孩子等待雨至。待得一阵凉风将远处雨幕吹至,阳台上便有噼里啪啦的雨打栏杆之声,地面腾起一层薄薄的水雾,这夏日则又得清凉。
秋冬时节,若有一片暖阳,这阳台,便成了温暖的所在。往往有老人坐在阳光之中,晒一晒腿脚,拣一些豆子,做几针针线,逗一逗在身边跑来跑去的孩子。暖阳的脚步缓慢,岁月静好而悠长。这样的图景,年轻人在旁边看着,抬头看看那温暖的阳光,在心里悄悄乐着。
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挤一点时间到阳台走走,在阳台看看,在阳台想想,内心往往会蓄积更多向上的力量。在四季的流转中,在草木的变化中,要好好地走自己的路,走好自己的路。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胡焕红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