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在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强调,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必须紧紧抓住镇域经济这个突破口,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可以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牵引,镇域经济可以进而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坚持县域经济与镇域经济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市场共通,推动县域、镇域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协同联动发展。
今期思享会邀请云安区区长、罗定市市长围绕“各县(市、区)如何发展好镇域经济”主题展开热议,敬请垂注。
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在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署名文章在全市各界引发热议,各县(市、区)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结合各自实际,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把镇域经济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基层党建、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统筹起来一体推进,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镇域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全力驱动云浮高质量发展。
云安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海燕:
突出“五化” 谱写云安镇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发展形势,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简政放权,破解基层发展瓶颈,推动云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云安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市委书记卢荣春在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署名文章《关于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几点思考》为我区镇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云安将突出“五化”发展,在发展差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改革精准化上下功夫,全力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发展差异化。云安将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导向,立足实际,定位“坐标系”,谋划“路线图”,科学找准各镇的“成长坐标”,不断增强镇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都杨镇将以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为抓手,打造成为云浮未来中心城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六都镇将发挥交通区位、产业园区、工业基础等优势,打造成为绿色工业集聚基地、西江特色名镇、工业重镇。镇安镇将加快开辟南部工业“第二战场”,突出产城人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区副中心。石城镇将打造成为中心城区卫星镇、农业产业强镇、综合建材大镇、康养休闲名镇。高村镇将以建设省级花卉苗木产业园为载体,打造成为都市农业及园艺观光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强镇、特色美丽城镇。富林镇将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打造成为云浮市南部城镇服务中心、文化休闲旅游小镇。白石镇将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打造成生态农业名镇。
二是突出新型工业化。云安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着力打造“平台化集聚、精准化培育、科技化改造”三轮驱动新型工业化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助推镇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将推动工业集聚化发展。依托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加快绿色日化产业集聚发展,抢抓“双区”发展机遇,建强绿色日化产业链,着力打造绿色日化产业承载基地。推动以中云石海项目为重点的石材行业集聚发展,积极创建省级绿色石材产业园。将推动工业精准化培育。紧盯“新型”建筑材料、绿色日化两个超百亿战略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发展金属智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低碳环保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2+5”产业集群。将推动工业科技化。坚持“向科技要力量”,推动产学研创新,加快推动水泥、硫化工、石材等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提“高度”、扩“广度”、增“深度”。
三是突出农业现代化。云安将充分释放“两园一强镇”发展潜力,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以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赋能镇域经济的“遍地开花”。优化产业体系,拓宽“新链条”。全面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做优花卉苗木、肉牛等主导产业,做强麻竹笋、果蔬、茶叶、蚕桑、腐竹、南药、生猪等特色产业,深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推动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双赢”。推动品牌建设,擦亮“新名片”。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工程,以白石西瓜、镇安麻竹笋、高村豆腐、托洞腐竹、都杨黑皮冬瓜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农业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经济效益,着力把“美丽田园”转化为“美丽经济”。倡导绿色发展,实现“新跨越”。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西江文化、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突出农旅、文旅融合,打造“旅游+”农业新业态,使农业景观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乡村资本”。强化科技支撑,激发“新动能”。紧盯农业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强化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向“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学经验、讨技术、要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和运行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发展。
四是突出新型城镇化。云安将坚决贯彻“以人为本、共享成果”的发展要求,突出外联内聚并重、产城融合并举、县城圩镇乡村并进,依托西江经济走廊、云安区新干线公路、G324-新城快线为三条轴线,着力构建“三轴联三片”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加快中心城镇成长。打造六都、都杨为主中心,镇安为副中心,高村、白石、石城、富林为特色镇。优化都杨镇和六都镇功能布局,都杨镇突出强化城市功能,六都镇突出强化产业功能,推动行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向新区布局集中,加快形成功能互补、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推动美丽圩镇建设。深入推进“穿衣戴帽”“绿化亮化”“硬化净化”工程,扎实推进实施“五美”专项行动,推动民房外立面改造升级,着力打造美丽圩镇示范点。积极盘活圩镇闲置土地资源,建设集体社区,有序推进空心村、偏远山村整村搬迁至圩镇。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加强镇域公共服务建设,强力推进圩镇扩容提质,加快推进省级“四好农村路”“全域一体化供水”示范县等补短板项目建设,统筹推动医疗、教育、交通、就业等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坚定不移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五是突出改革精准化。云安将认真梳理镇域经济发展所需,有针对性、精准地推进改革放权。深化乡镇体制改革,探索赋予中心镇相当于区级管理权限,将区级行政许可、处罚、强制、公共服务等权限充分下放到镇,重点下放生态保护、城市管理、市场监管、乡村治理等方面权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有效盘活用好农村土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大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按照“编随事走”“财随事走”的原则,将下放、委托事权配套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一并下放至镇。推动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镇级财政税收返还力度,探索财权与事权的切块下放到镇,充分调动镇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深化政务服务便民化改革,对接推广湾区营商环境先进经验,推动商事制度全面接轨。
罗定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永雄:
做大做强镇域经济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
云浮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推动县域、镇域经济“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在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卢荣春对镇域经济发展又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关系”“四个重点”的部署要求,这为我们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罗定市将紧扣云浮市委部署要求,起而行之,凝心聚力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一是坚持“一盘棋”谋划,统筹镇域经济发展布局。罗定市有21个镇(街),占了云浮市的三分之一。每个镇(街)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基础等都有所不同、各具优势。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谋划镇域经济发展。在空间布局上,以中心城区的罗城、附城、双东、素龙4个街道为龙头,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战场,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以罗镜、船步、泗纶、罗平等7个中心镇为示范,突出各自的产业特色,打造农业大镇、文旅强镇;榃滨、龙湾、苹塘、黎少等10个镇作为卫星镇,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统筹布局,分类指导,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错位协同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二是突出“差异化”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罗定是农业大县,是“中国肉桂之乡”,拥有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特色产业资源丰富。从罗定实际出发,按照“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错位竞争、协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镇域经济板块。第一,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依托罗定产业转移工业园“一园五片区”,以高新电子、日用化工、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园区经济。依托罗定肉桂产业园、丝苗米产业园、豆豉鸡产业园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肉桂、稻米、大豆等产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第二,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工融合、农旅融合、农商融合,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创建长岗坡4A级旅游景区、苹塘“中国美丽田园”3A级旅游景区、龙湾南药特色小镇,培育发展康养文旅、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第三,大力推进招商引资。聚焦建链补链强链,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着力招引产业龙头、“链主企业”。实施“乡贤创业回归”工程,借助各地罗定商会、对外招商联络点等平台,加强与外出创业乡贤沟通联络,引导罗商的产业、总部、资金、人才等多领域回归。
三是坚持“均等化”推进,提升镇域服务功能。在推进镇域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上发力,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提升交通便捷度。大力推进国省道和县镇道路升级改造,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完善城乡公共交通及配套设施,构建快速便捷交通路网。第二,提升服务满意度。大力推进镇(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全国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建设,完善镇域公共卫生体系,加快补齐养老、住房、文体等公共服务短板。第三,提升环境美丽度。按照“一强五美”目标要求,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加快完善镇域供水、供电、污水处理、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
四是聚焦“全要素”保障,推动放权赋能改革。针对镇域经济发展在用地、资金、人才、事权等方面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深化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在用地保障上,鼓励支持镇(街)盘活整合闲置土地、工矿废弃地、留用地等土地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用好点状供地政策,优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资金保障上,牢固树立“抓发展就要抓财政”的鲜明导向,深化镇级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财税收入增量共享、土地出让净收益共享等机制。用好驻镇帮镇扶村政策,撬动国有资金、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资本投向镇(街)。在人才保障上,建立人才引育激励政策,大力引进培养一批产业、教育、医疗等专业技术人才下派到镇(街),赋予镇(街)在人才引进方面的自主权,有针对性地招聘相关专业技能人才。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加快职业技能培训。在事权保障上,重点围绕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社会治理等方面,以清单式批量下放县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事权,制定下放权限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下放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来源:云浮日报
记者:林瑞荣 梁湛华
特约记者:姚鹏
通讯员:李泳如
责编:胡焕红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