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锐勤
小时候的夜晚,每当月光铺满外埕时,父母便会在院子中间摆上竹桌椅和工夫茶具,叫我烧水和泡茶“伺候”他们,享受一天中一家人难得的闲暇时光。有时是谢叔叔进来闲聊一下今年的收成,有时是蔡婶婶过来抱怨一下婆媳关系,有时是黄伯伯跑来谈一下村里人的发展,话题无非家长里短,谁来谁走也很随意,只有茶汤始终在冒着热气。夜越深,月光越皎洁,心头一直热乎乎。
高中离开乡村到县城求学后,这样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直到今天黄昏邂逅罗平百年老街——永熙街,才找回久违的感觉。通过老街的玻璃横切面,可看到清末的石板路、民国的三合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排水管,历史的变迁在满街红灯笼的柔光衬托下更显沧桑。然而,“同样的故事里没有特别的恩与怨/所有的浪漫都将归于平凡”。
走进老街,竹制品店摆满草帽、竹篮、簸箕等手工制品,老板娘笑盈盈地说:“靓仔,我家的竹子味道好香的哇。”渔具店挂满蟹篓、渔网、网兜、渔竿等渔具,老板边说边点头:“我不骗你,我家的渔具是全镇最好的。”裁缝店挂着琳琅满目的布匹和五彩缤纷的针线,缝纫机的“哒哒哒”声传到街上,老板娘手脚娴熟并用,仿佛世界隔绝在缝纫机之外。手推车前的男人将饼片在锅中来回翻至金黄,再搭配刚煎好的鸡蛋,一份美味的手抓饼就完成了,递给客人时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似乎眼里只有手抓饼。
小学生们在比赛踩单车,大呼小叫,童年的笑声从来都是肆无忌惮的。骑楼下老奶奶和孙女斜靠在椅子上看动画片,老奶奶看到高潮处直接将双腿盘坐到椅子上。年轻妈妈一手拎菜,一手牵着女儿,小女孩则一边欢快地蹦跶,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薯条,“软磨硬泡”来的薯条让她笑得合不拢嘴。老人们在聚精会神下象棋,“参谋”比象棋手还多,下到紧要处,光头老者突然大叫一声“唉”,然后连连拍打大腿,看来是下错一步棋了。在水果档请老板帮忙挑选两斤橘子,老板将橘子拿起又放下,来回比较,生怕辜负信任。
老街不算热闹,相比百年前甚至略显破败;店家生意一般,对比新主街难以风生水起;但“每条胡同那盏/慈爱的旧瓦斯灯/都被点亮”。短短20分钟,走得暖意四起,似乎每个人都闪闪发光。店家没心急火燎,而是安静地等待和招呼客人,悉心帮忙挑橘子,让客心也跟着安定下来。路人没行色匆匆,而是停一停、喝杯茶,牵着家人的手,与邻里打个招呼,唠会儿家常,吃个手抓饼,看会儿象棋。灯火可亲,众人闲坐,传统而安稳的老街场景,氛围轻松,关系融洽,家庭和睦,邻里友爱,浓郁的人情味不正是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吗?
想起自己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工作,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是其中两个主要目标。宜居既需要自然环境的美化,不也需要社会环境的和谐吗?文明既需要乡风的向善向上,不也需要人心的平和安宁吗?正如老街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因此,我在老街既看到远去的生活,也见到未来的模样;既感受到温暖的力量,也领悟到努力的方向。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胡焕红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