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
是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的毛病,
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
严重者还会影响大小便甚至瘫痪。
不少患者经历过一次手术后,
腰椎间盘突出还会出现复发,
如再次手术更是不小的压力与负担。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后简称“广医三院”)脊柱外科接诊了一位42岁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患者小马(化名)。小马在多年前因腰椎间盘突出做过一次手术,此次复发让小马右下肢疼痛、难以站立行走。广医三院脊柱外科吴增晖教授团队为其实施骨科微创手术,仅借助1CM的切口取出脱出的椎间盘,术后当天小马即可下地行走,骨科微创技术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复发解决难题。
01
男子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下肢疼痛无法走路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疾病又开始“作祟”。经常伏案工作的小马(化名)最近时常感到腰部隐隐作痛,在家休息、又去医院做了理疗,但一段时间后仍不见起色。几天前,小马突然感觉到腰部的剧烈疼痛,还伴有右下肢的疼痛,竟发展到难以站立行走。
疼痛的感觉似曾相识,小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让家人陪同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就诊。接诊的脊柱外科吴增晖主任细细查看小马的影像学资料,发现小马的L5/S1椎间盘严重突出,而且椎间盘脱出到椎管里,压迫了右侧神经根,是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而据小马介绍,在12年前,小马就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部剧烈疼痛而做过一次手术,这一次,居然是同一节段的腰椎间盘又突出了!
手术前MRI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并不能一劳永逸,从临床上说,腰椎间盘突出确实是一种高复发率的疾病。”广医三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簕解释,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保守治疗后,部分病人症状可以改善,但许多病人突出的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神经根水肿程度有所缓解。而且即使是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长时间不科学用腰或扭伤腰部,都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复发。
02
再次手术,
骨科微创技术1cm切口解难题
入院时,在体格检查中发现小马的腰部有一处长约6cm的陈旧手术疤痕,那是小马之前因为腰痛在外院进行过手术治疗。提及再次手术,小马心有余悸,术后长时间卧床修养的不便也让人很是头疼,毕竟腰部手术不是一件小事。
经过通过全面细致的术前讨论,结合小马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考虑到小马才42岁,正值壮年,需要尽可能的保留腰椎活动度。于是,脊柱外科吴增晖主任决定为小马实施“经皮穿刺椎板间镜下腰5/骶1髓核摘除术”这一微创术式,术中仅需要在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位置,打一个小孔,通过1cm的皮肤切口置入工作通道,镜下即可取出脱出的髓核组织,出血极少。
术后,小马清醒后即刻就可以下地行走,腰部和腿部的疼痛已基本缓解。而微创手术切口仅1cm,远远小于12年前那次手术的切口。
术后MRI检查
近年来,脊柱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上已逐渐成熟,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微创手术成为新的治疗方向。脊柱微创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的肌肉软组织牵拉小,术后早期就可下地,不需长时间卧床,更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03
久坐久蹲、长期睡软床
可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椎体后方有一骨性管道,称为椎管,椎管内有脊髓和神经通过;而两节椎体之间的部分叫椎间盘,它由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在久坐、弯腰等动作的长期刺激下,保护髓核的纤维环破裂,髓核就会突出或游离在外,形成大众理解的“腰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就会导致腰腿疼痛。
“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根在生活方式,”广医三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簕介绍。长期伏案工作、开车和上半身负重(搬东西或者肥胖)、久坐久蹲、长期睡软床等都会增加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就要警惕是否已经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建议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
对于已经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以及实施过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更需要注重日常的保健和养护:
急性期腰痛以卧床休息为主。下床活动时,须佩戴腰托。避免长期不间断的腰椎间应力活动。
做好腰部保护,防止腰部受到外伤。捡拾地上的物品时,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工作时要做到腰部姿势正确,每工作久坐 1 小时就尽量起身走动、活动一下,放松腰部,减轻腰椎间盘负担,防止过度疲劳。
注意保暖,警惕寒冷刺激,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来源:广州卫健委
责编:严靖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