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医保局公布了《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诊断及治疗定点医疗机构名单(2021年)》,旨在更好服务参保患者,方便患者便捷地了解到哪些医疗机构可以提供门特病种诊断服务,并在就医确诊时同步完成门特待遇认定,减少在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间的往来奔波。
全省哪些医疗机构可提供门特病种诊断?除省定的52个病种外,各地市还有哪些门特病种保障“自选动作”?南方+记者对这份最新的广东省医保门特病种“大数据”进行了分析。
52个门特病种全部保障到位,“自选动作”珠海最多
门特病种大多数是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需在门诊长期治疗或诊疗方案明确的疾病。早在2020年10月22日,省医保局印发《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管理办法的通知>》,将广东省医保的门特病种从原有的28个扩大至52个,减轻患者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这项民生实事已被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该办法,各地已经开展但不在此次省内规定范围(即52种)内的门特病种可继续保障。这意味着各地市可在“规定动作”外,继续为本市的门特病种“自选动作”提供保障。
南方+记者梳理发现,在这份最新的广东省门特诊断及治疗定点医疗机构名单中,各地市门特病种“规定动作”全部到位,“自选动作”各有特色。
广东地市门诊特定病种情况
全省21个地市实现52种门特病种保障“全覆盖”(名单中未包含揭阳市数据),17个地市都有门特病种“自选动作”。
其中,珠海市的门特病种数量最多,共有68个,包括52个省定门特病种和16个省定以外的门特病种;广州保障67个门特病种,在15个“自选动作”中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小儿脑性瘫痪等。惠州(52+10)、佛山(52+9)、东莞(52+8)的门特病种保障数都达到60个。河源、阳江、汕尾3个地市未列明52个省定门特病种以外的病种信息。
各地市门特病种“自选动作”的类型众多、重复率较低,很多地市保留有相较其他地市而言独一无二的病种,如广州市的肝豆状核变性病(铜代谢障碍)、珠海市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门诊输血、汕头市的尿崩症等,体现出不同地市对门特病种保障存在不同的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较为常见的门特病种如慢性肾病、小儿脑性瘫痪、儿童孤独症、白内障等,在多个地市都被列入保障范围,反映了未来全省门特病种的可能扩展方向。
优质门诊服务来到“家门口”,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占八成
名单中包含全省可进行基本医疗保险门特诊断、治疗的医疗机构共4088个。
作为华南医疗中心的广州,其门特病种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最多,达912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共104个。机构总数紧随其后的是深圳(816个),东莞(558个),江门(214个),惠州(206个)。
南方+记者梳理发现,在机构数量排名前五的地级市中,广州市一级及以下的医疗机构共711家,占机构总数的77.96%;深圳市一级及未评级机构共749家,占机构总数的91.79%;东莞、江门、惠州3个城市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分别占比91.94%、87.85%和81.55%。
一级及以下门特病种定点医疗机构占比
与此同时,一些地市的门特医疗机构信息则显得不完整。如珠海市的名单中仅包含18个医疗机构,其中8个为三级,10个为二级,未包含一级及以下的医疗机构。
纵观名单,门特病种医疗保障体系正逐步覆盖基层,名单中近八成的医疗机构均属一级及以下,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各类门诊部等。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门特医疗保障服务,完成诊断、待遇认定、治疗、报销“一条龙”。
记者从省医保局了解到,该名单目前仍在持续更新中,未来有望继续扩充。下一步,省医保局计划将名单通过小程序等网络服务渠道提供公众查询,为患者就医提供参考。随着更多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入名单,患者享受门特病种就医服务将更加便利。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董琼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