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曝光一些电商和直播平台销售的部分“纯棉袜”致癌燃料超标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检测结果发现,不光棉含量严重不足,纤维含量不合格,而且部分染料致癌物超标等质量问题。
袜子是一年四季都不可少的用品,那棉袜、氨纶袜、锦纶袜、羊毛袜……各种袜子如何去区别?又该如何识别致癌物超标的袜子呢?往下看。
棉袜、锦纶袜、羊毛袜…有什么区别?
棉袜吸汗透气、柔软,容易清洗、不易起毛球,所以很多消费者不自觉地认为只有“纯棉”袜品才是最好的。
事实上,天然的棉纱弹性很差,而且100%棉的袜子缩水率特别高,不耐穿,所以要想袜子穿起来舒服合脚而且不容易坏,棉袜都会混纺一定比例的其他纤维。
氨纶、锦纶、腈纶、涤纶等都是非常常见的功能性纤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 精梳棉
精梳棉是用精梳机去除普通纤维中较短的纤维后留下的长且整齐的棉纤维。特点:较细腻,手感也较光滑舒适,属棉类中高档品。
2. 丝光棉
丝光棉是指将普通的棉纤维经过在浓碱溶液中进行丝光工艺处理后的棉纤维。特点:光泽度更好,比较闪亮,不易起皱。通常在夏季的薄款袜子中常见。
3. 腈棉
腈棉属于混纺纱(通常混纺可互补两种原料的缺点),腈纶有“人造羊毛”之称。特点:柔软、膨松、不易染、色泽鲜艳、耐光、抗菌、不怕虫蛀等。常用的腈棉含量比例为腈纶30%、棉70%,具备棉吸汗防臭的功能。
4. 氨纶
氨纶就是通常俗称的弹性纤维。特点:加入氨纶的袜子可产生弹力和回缩性,并且更容易穿着,使袜子能更加贴脚,不致滑脱。
氨纶纤维中有一种被称作“友好的”纤维的材料——莱卡,优点是它的伸展度可达500%,且能恢复原样后可以紧贴在人体表面,对人体的束缚力很小,穿起来活动时倍感灵活。
5. 锦纶
锦纶也叫尼龙,特点:染色性较好,穿着轻便,又有良好的防水防风性能,耐磨性高,强度弹性都很好,易洗易干、结实耐用、伸缩性好、花色多样,但不吸汗,透气性差,制作丝袜之外的普通袜子容易臭脚。
6. 丙纶
丙纶是指聚丙烯纤维。特点:质地轻,吸湿性很弱,但排汗功能非常强。耐磨耐拉伸,所以在运动袜中会经常看到。
7. 羊毛
主要由一种不溶性蛋白质组成,弹性好,手感丰满,吸湿能力强,保暖性好,不易沾污,光泽柔和,染色性优良,由于具有一种独特的缩绒性,所以一般需经过防缩处理后才可以保证织物的尺码。缺点是不易干。
8. 兔毛
纤维细软,蓬松,保暖性好,吸湿能力好,但强度较低,大多采用混纺,常用兔毛含量比例为兔毛70%锦纶30%。
这些成分竟然有致癌性?
袜子在制作时要加入各种染料、助剂,有些化工产品对人体有害,有些甚至有致癌作用。
偶氮染料
目前在皮革和纺织品中,染色所用的染料有70%以上属于偶氮染料类,甚至很多食品中的染料也是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本身无任何直接的致癌作用,而是偶氮染料中还原出的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有潜在的致癌性。
纺织品上的偶氮染料在与皮肤的长期接触中,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染色牢度不佳时,从纺织品转移到人的皮肤上,并在人体分泌物的作用下,发生还原分解反应,释放出致癌性的芳香胺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会使人体DNA发生变化,最终引起人体病变甚至诱发癌症。
我国于2003年发布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将禁用偶氮染料列入其中。
建议大家在购买纺织品,特别是黑色或深色服装时,尽量去正规商场购买有安全标识的服装,或者关注吊牌和商品标签上是否有标明“符合GB18401标准”的中文字样。
甲醛
甲醛可以在样品上形成一层保护层,具有免烫、防缩、防皱和易去污等功能。
1、对皮肤和眼睛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纺织品中如存在过量甲醛,会随着穿着过程逐渐释放,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对人体产生危害,特别是容易刺激婴幼儿的皮肤和呼吸道。
2、当孩子穿着甲醛超标的服装身体受影响时,轻微的症状表现是流眼泪、咳嗽、接触性皮炎、手指及指甲发痛等症,严重时会出现失眠、头晕、头疼等症状。
3、长时间穿甲醛超标的服装,吸入低剂量甲醛逐渐累积也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结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因为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易分辨,而且易溶于水,一般用水洗一下通风晾晒就可去除大部分甲醛,所以建议大家购买袜品回去之后洗过再穿着,而不是直接上身。
买袜子应该注意什么?
一双好的袜子,能够吸汗、保暖,缓解脚与鞋的摩擦,有的还有减震、保护关节、抑菌等的作用。
1. 不贪便宜,尽量选择正规企业销售的商品,并注意查看商品标识内容,通常含棉量在75%以上的袜子就可以称为全棉袜子,一般棉含量在85%的袜子就是非常高档的棉袜。
2. 新购买的纺织品服装,最好先行水洗,以减少面料酸碱度或浮色掉色对人体皮肤的影响。
3. 对于颜色深或者鲜亮的产品,可以用白色布跟商品进行摩擦,如果掉色明显的话,或者买回后洗涤时掉色严重,就可能是使用了劣质染色剂,染色牢度不合格,不建议使用。
4. 甲醛这类有明显气味的有害物质比较容易发现,但一些可能有潜在健康隐患的化学制剂无法通过色、味来识别的,所以购买时可以向商家要求查看商品是否有正规检测机构检测报告。
来 源:科普中国
编 辑:罗晓婷
编 审:罗林坤
审 核:朱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