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召开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座谈会,提出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方针政策,抓好英歌的传承保护工作,继续擦亮普宁英歌品牌,以文化振兴乡村,推动文旅融合,推动普宁英歌等各类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普宁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 “商贾名城·美好普宁”做出新的贡献。
据了解,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以英歌为代表,普宁市流沙西街道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为全国获命名的175个县(市、区)、乡镇(街道)之一。这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第三次花落普宁市了。
普宁西街道是普宁英歌舞的故乡,著名的南山英歌便出于其处。普宁英歌是普宁市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舞蹈样式,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群众喜爱和推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2006年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作为“广东文艺奥运军团”代表队之一在北京天安门表演,为北京奥运会开幕营造了热烈气氛;近年来先后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展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潍坊国际风筝节、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的《远方的家》《走遍中国》《中国影像方志》栏目专访。2019年5月代表普宁市参加北京世园会“广东日”开幕式表演,并与国内外文化代表团交流及展演活动,展现了普宁乃至广东文化实力的风采和魅力,屡获各项金奖和表彰,深受各界好评,蜚声中外。普宁英歌突出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受到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普宁英歌已成为普宁地方特色文化的元素和标志性符号。
普宁市文化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华南说:“这是普宁市第三次获此殊荣,将会更好地促进普宁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普宁文化强市建设。好成绩来之不易,这些离不开普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普宁市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普宁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对英歌的保护传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后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普宁英歌文化节,着力打造了普宁英歌文化品牌,使得英歌成为普宁市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近年来,普宁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把着力打造和弘扬、振兴普宁英歌这一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点文化工程来抓,全力实施一系列保护计划和措施,使古老的民间艺术薪火相传,焕发出新的亮丽光彩。
普宁市有关领导指出,要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普宁英歌为主体,大力弘扬传统民间艺术,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工作,擦亮普宁英歌文化品牌;同时,要切实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后续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过程管理,推动文旅融合,推动普宁英歌等文化特色资源的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促进普宁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 “商贾名城·美好普宁”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