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
书籍推荐
书名:《高老头》
作者:[法]巴尔扎克 著;傅雷 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简介:本书是巴尔扎克于1834年创作,这是一部有关亲情的悲剧故事,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故事发生在1819年的冬季,在巴黎有一个公寓,里面住有歇业的面粉商人高里奥、穷困的大学生拉斯蒂涅、骨瘦如柴的米旭诺、被银行家赶出门的泰伊番小姐等。
小说的主线有两条:一条讲述的是面条商高老头百般宠爱两个女儿,供养她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婚后她们一个成为伯爵夫人,一个成为银行家夫人,但当父亲的财产所剩无几时,两个女儿便将他赶出家门,让他在破旧的公寓里过着寒酸的生活,高老头临终时渴望见到女儿一面,她们却推脱不来,高老头终于明白她们爱的只是他的钱,随后凄凉而终;另一条则讲述一个叫拉斯蒂涅的穷大学生为摆脱命运,拼命向上攀爬,却在这个过程中见识到贵族阶级的种种丑恶,最终信仰破灭,走向堕落的故事。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了金钱的统治作用、拜金主义的悲剧和统治阶级的卑鄙丑恶,对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进行抨击。高老头临终前的长篇独白,有力地控诉了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父女之间“金钱=感情”的罪恶关系,揭露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推荐理由
1819年巴黎,拿破仑时代刚刚落幕。名媛在情人与债务间自顾不暇,贵族在爱情与财富上犹豫不决,富商在算计与圈套中步步为营,处处彰显繁华的上流社会背后到底有多丑陋?
底层社会一廉价公寓里,两个女儿榨干暴发户父亲;青年拉斯蒂涅渴望青云直上……各色人物与上流社会如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拉斯蒂涅一个人在公墓内向高处走了几步,远眺巴黎,只见巴黎蜿蜒曲折的躺在塞纳河两岸,慢慢的亮起灯火。他的欲火炎炎的眼睛停在旺多姆广场和安伐里特宫的穹窿之间。那便是他不胜向往的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热闹的蜂房,他射了一眼,好象恨不得把其中的甘蜜一口吸尽。同时他气概非凡的说了句: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
总之,在登上寒酸公寓与贵族沙龙的大舞台后,转型时期社会的人性、人情、世相,摩拳擦掌在这里轮番上演。
作为现实主义届的大师,巴尔扎克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金钱面前,人的善心和良心终被贪欲、名利和地位所吞噬。
印象最深的还是高老头,他是金钱的化身,也是父爱的化身。在女儿需要金钱时,他主动放弃如山的财富,站在父爱一方。但他的爱呈现畸形,又不能使读者完全拜服或喜爱,因为他不良的溺爱习惯使得女儿们从不感恩其付出,只是像寄生虫一样索取,继续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笼络女儿,象对付狡猾的马一样。”“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他性格中那作茧自缚的情感偏执是他悲剧的源头。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要先改变自己”。孩子不仅会复制父母的行为,还会复制父母的价值观。所以拜金的高老头,教育出两个拜金的女儿。
如今在我们身边,仍然有很多高老头式的家长。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这个故事依旧具有教育意义。
阅读拓展
作者: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倾其一生创作的巨著《人间喜剧》在小说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从不同侧面描写了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社会,反映出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历史趋势,再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貌,其中的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百余年来,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译者: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人。我国知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法语翻译巨擘。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巨大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协会吸收为会员。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等。
来源:云浮融媒中心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植发炜 覃娅婕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