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百色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永远热爱这块红土地。我以后还会来百色,只要健康地活到85岁,我一定再来50次;一生来100次百色,继续当百色人民的打工仔。我筹不到大款,就筹小款,哪怕我每年拿出3个月的退休金也可帮10个穷孩子。
初识百色:住房八面来风 生活“三个不上”
1996年11月28日,我第一次踏上了百色这块终生难忘的红土地。由于诸多原因,百色长期处在极为贫困的状况,当时357万各族儿女中,有100万人没路走、80万人没水喝、60万人极度贫困、20万人生活在极端缺乏生存条件的地方、3万6千多名儿童穷困失学。时任地委书记刘咸岳同志说,记两句话就记住他们的困难状况了,一是住房八面来风(茅草房四处进风漏雨),二是生活“三个不上”:不上学(没钱读书)、不上桌(没有口粮)、不上床(没被子盖,就睡在火塘边)。我每到一个村庄,进入一些农户家,揭开锅就只看到一锅很稀的玉米糊,挑一点来吃,那都已经变酸了。就是酸的玉米糊也吃不饱,很多家庭一年缺三四个月的口粮。
我头十次去百色时,每次都是流着眼泪离开的。记得1998年正月初五,我到田东县作登乡梅林村家访,走进瑶胞班连成家的茅草屋,看到两个孩子在发高烧;揭开锅,光光的。户主对我说,他们家春节都没粮食过,孩子烧了几天了,也没钱治。我立即掏出身上的钱,和随行的同志一起凑了2700元,让孩子治病,给村里没粮食过年的农户买粮过年。
看到百色的贫困状况,想到1929年小平同志举旗领导百色起义,7000多名壮乡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又想到1992年我陪小平同志南巡时,他老人家谈到社会主义本质论,要求我们要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名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要求我,必须把扶贫工作作为神圣的使命,为老百姓去出力拼命。
深入调研:“很多人不知道我又一次去了百色”
我平均一个多月去一趟百色,深入到壮乡瑶寨去调研。当时我担任广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每次去百色都是星期五早上5点起床,赶7点飞机飞南宁,一下飞机直奔扶贫点。车上放点红薯、玉米,饿了就吃一口,常常是下午两点吃午饭,晚上九点吃晚饭,十点后开会研究工作。星期天晚上9点才从南宁飞广州,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又一次去了百色。干部群众编了个顺口溜,“跟着陈开枝,累死无人知。”记得1997年11月13日,我从早上5点奔忙到下午3点,还坚持去广西第一穷村田东县陇穷村调研。由于走的全是崎岖山路,还要爬70度的陡坡,终因过度劳累、体力不支而昏倒,抢救了20多分钟才醒过来。刘咸岳书记劝我往回走。我说,老百姓祖祖辈辈天天爬,我们爬一次有那么危险吗?放心,百色不脱贫,“马克思不会收我的”,我当即折了个树枝当拐杖,终于到了陇穷村,拿到第一手材料。
经过一段时间调查研究,我们终于探索出帮扶百色的几条路子:第一,搞好大石山区扶贫移民,把贫困群众从没有生存条件的地方搬出来;第二,搞劳务输出,安排了几十万百色的农民工到珠江三角洲打工;三是培训干部,把百色的基层干部拉到广州培训,增强脱贫发展的能力;四是开展经贸协作,动员广东企业到百色投资兴业;五是开展智力扶贫,解决3万6千多失学儿童的读书问题;六是发动社会帮扶,形成扶贫帮困的更大合力。正确的帮扶路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巧干,加快了百色老区扶贫攻坚进程,百色于1998年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
广州先后帮扶百色建设5个县的6个移民开发区,完成搬迁大石山区特困农民8000多户4万多人。由于工程建设艰难复杂,仅六隆1个移民开发区,我就先后28次到现场指导。6个移民开发区相继建成,让广大移民实现了当年搬迁、当年开发、当年解决温饱、当年住进新房“四个当年”目标。我第21次去百色之后,时任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让我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谈体会。我认为做好扶贫工作要做到“五要”:认识要高、感情要深、路子要对、措施要硬、作风要实。
心系百色:专攻扶智 解决百色教育落后
古街:广西百色市传统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解放街。
1998年7月,我离开广州市政府的工作岗位,任市政协主席。百色一些同志担心我不会再去百色了。我告诉他们,我还会来得更勤。到政协履职第二个月,我就带着250万元善款去了百色。我的想法是,充分用好政协的平台和我的社会影响力,专攻扶智工作,解决百色教育落后的状况。
从1998年到2005年间,我发动海内外爱心人士捐资近3亿元,新建、改建242所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发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祈福集团彭磷基先生捐资近3000万元,援建了达4000人规模的百色祈福高级中学……1998年11月我收到平果县邓红霞的求助信。她是当年小平同志以一个老共产党员名义资助的25个百色贫苦孩子之一。小平同志1997年逝世后,邓红霞担心以后没法读书了。我当即答复她,我一定继承邓爷爷的遗志,后来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
到了2005年,我满65周岁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那年春节,我第50次,也是连续9个年头的春节到百色帮扶。有一位资深记者对我说,你的人生够精彩了,荣誉满满,到此可以歇一歇了。我在当晚的捐赠大会上回答了他的问题:我说,我在位时来了百色50次,我和百色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永远热爱这块红土地。我以后还会来百色,只要健康地活到85岁,我一定再来50次;一生来100次百色,继续当百色人民的打工仔。我筹不到大款,就筹小款,哪怕我每年拿出3个月的退休金也可帮10个穷孩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人民福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性举措。我这个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
我考虑建立扶贫工作长效机制,2012年建立了百色教育基金会,担任名誉会长,为基金会到处筹款,选定每年12月11日——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的纪念日作为慈善筹款日。目前,已筹款2.6亿多元,扶持了45200多个贫困孩子。我自己每年也拿出一些退休金去捐款,至今已捐出33万元。
新貌:广西百色市城区新貌(8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
廉颇老矣?还能扶贫!
2005年4月,组织上安排我到中国扶贫基金会任副会长,给了我一个参与扶贫工作的更大平合。十多年来,我到过全国大部分的贫困地区和地震灾区开展扶贫工作,但我的目光始终关注着百色,2017年8月,我提前8年实现了100次到百色的诺言。
第100次去百色时,我老伴陪我到了百色最边远的隆林、西林两个山区县调研,并检查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加油项目落实情况。有人对我说,你60多年回老家不到50次,21年你来了百色100次,你是一人扶贫,全家做义工。以后还会有101次、102次吗?我身旁的老伴帮我回答说,陈开枝已经把扶贫当作终生的事业,“生命不息,扶贫不止”是他的座右铭,老伴又说,陈开枝12月到百色不要叫101次,而是第二个100次再出发!
2017年10月,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扶贫攻坚贡献奖。这使我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扶贫攻坚工作中去。我着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更加努力做好百色智力扶贫工作,解决贫困代际相传的问题,更加深入去了解智力扶贫的问题,发现百色12个县(区)有孤儿、事实孤儿和重度残疾家庭及因大病、大灾、大的意外事故致贫家庭的孩子近5000人,我和百色教育基金会商量,将其作为一个专题,保证这些孩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扶持到底,使他们健康成长。另外,边远山区的教师是否安心从教,是解决教学质量的根本问题。我和百色教育基金会商量,设立奖教基金,奖励边远山区的教师,让他们安心工作。至今已奖励6586个优秀教师,拨出120万元救助120名特困教师。
从2017年10月之后至今,我又去了百色9次,共109次,每次都是带着目标任务到壮乡瑶寨中去。二是艰苦深入调查研究。我受组织安排,担任了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我先后写出了《关于我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老区脱贫致富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老区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等,有关建议被省制定的政策文件所采纳。今年3月18日,我第107次去百色,又是第三次在百色跌倒,头破了,缝了八针,颈椎撕裂了。我带着伤痛与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一班人深入到全省15个市、40多个县(市、区)开展调研,起草了《关于加快我省老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因为在扶贫攻坚的战斗中做了一点点工作,我得到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肯定,并安排我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有人劝我说,您是快80岁的人了,悠着点。我说我不是80岁,而是80后,我常劝同志们别叫我陈老,因为我感到自己充满活力。我仍坚持每天上班,一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这句诗表达了我全部的感情。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视察,并邀请当年陪小平同志南巡的几位老同志一起向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他拉着我的手说:老秘书长,你为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贡献,退下来之后发挥余热,扶贫工作也卓有成效。这是总书记对我莫大的鼓励。我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要向战斗在扶贫攻坚一线的几百万扶贫干部学习,为国家的扶贫事业继续发力,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