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县第一个乡级农民协会——中共郁南县支部,位于郁南县平台镇妙门村(原大胜宫庙,今妙门小学校内),1925年10月24日,妙门乡农民协会在这里诞生,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同年12月,经中共广东区委批准,中国共产党郁南县支部在大胜宫庙宣告成立,支部有陈均权、冯保葵、钟世强、龙师侯、钟炳枢5名党员。这是郁南县首个中共组织。从此,全县工农革命运动在郁南党组织的领导下迅猛发展。
郁南县平台镇妙门村革命老区
■ 叹今日大胜宫(妙门乡农会遗址)
琅琅书声中的宁静与和平
暖阳融融、微风轻拂,记者来到妙门乡农会遗址,几个老人在大门前纪念亭里下棋、休憩,小广场中带小孩蹒跚学步的、在健身器材上玩耍嬉戏的、饭后散步聊天的,好不热闹。
走进郁南县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斗争历史展馆,展室正中摆放着陈均权烈士的雕像,四周墙上贴满此地的革命史迹、英雄烈士画像。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大肆屠杀的惨烈;妙门武装暴动、十日十夜的反“围剿”战斗的英勇,仿佛让人回到了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革命先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而展厅旁妙门小学课室里传来的琅琅书声、操场上小学生们奔跑的身影,更让我们体会到宁静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采访中,记者巧遇云浮联通郁南分公司党员一行,前来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弘扬爱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他们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实地参观学习党史,听妙门村钟书记讲述郁南妙门革命故事。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党员,不仅要知史学史,争做党史的学习者和传播者,还要深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学史力行强化责任担当。
△向参观人员讲述郁南妙门革命故事
平台镇委副书记蔡玲告诉我们,近期,郁南县及附近县市部门、单位、企业都组织前来妙门乡农会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相关活动。该镇计划将妙门乡农会遗址与大地村七堡义勇祠、中村龙师候故居等红色遗址进行联合打造,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献礼建党100周年。
据郁南县委党史办主任林国强介绍,大胜宫庙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原建筑占地面积122.09平方米,坐西向东,是一座二进三开间的砖瓦木结构建筑。1967年被人为拆毁,砖瓦木建筑材料用于建妙门小学教室。现只遗留大胜宫庙部分地基。
2010年7月,郁南县委依托妙门小学课室,建立郁南县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斗争历史展览室,展陈面积46.4平方米,展线长度24.6米。2018年10月,重新布置展览内容。
2010年7月,郁南县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斗争历史展览室被中共郁南县委公布为郁南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12年3月,妙门农会旧址被郁南县人民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单位。
■ 忆往昔峥嵘岁月
硝烟弥漫下的星星之火
1912年,郁南县第六区(今平台镇)妙门村进步青年钟世强考入广东公立法政专科学校,毕业于1914年,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曾在广州从事法律事务等工作。1920年,再有郁南六区河田村进步青年龙师侯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于1924年。他们在广州先后结识了中共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熏陶,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郁南籍最早的中共党员。
1923年,钟世强、龙师侯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物色和培养了廖翔仪、聂应时、钟炳枢、钟荫庭、钟敏定、龙新华、何国藩、袁秀成、林士登等一批进步青年,又以创办夜校等形式,深入宣传革命道理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斗争经验,激发农民投身革命的热情。1925年夏,钟世强、龙师侯到广州,向省农会呈请组织农会,得到大力支持。随即,中共广东区委、团广东区委派出陈均权(东莞人,中共党员、广州农讲所第三届学员)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公开身份赴郁南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建立中共地方组织。此时,妙门村青年钟炳枢正在广州寻求革命真理,曾参加我党举办的工人积极分子学习班,受叔父钟世强的教育影响,与陈均权、钟世强、龙师侯同返郁南参加农民运动。
1925年6月,陈均权与钟世强、龙师侯、钟炳枢等研究,确定以钟世强、钟炳枢的家乡妙门村、龙师侯的家乡河田村为试点,建立农民协会。9月,为加强郁南农运的组织领导,广东省农民协会又增派农运特派员冯保葵(鹤山人,中共党员、广州农讲所第三届学员)到郁南工作。他们一起深入乡村调查,挨家挨户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农会的主张,物色和培养建党对象,发展党员。
1925年10月24日,郁南县第六区妙门乡农民协会在妙门村“大胜宫”庙(遗址位于今妙门小学校内,“文革”期间被拆毁)宣告成立。选举钟惟初为乡农会执行委员主任,苏泽新为委员,全乡150多户均加入农会。这是郁南县第一个乡级农民协会。同年11-12月,六区其余10多个乡全部成立农会,并组建农民自卫军。同年冬,陈均权等培养吸收了妙门村进步青年钟炳枢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郁南县在农民运动中发展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郁南县支部在“大胜宫”庙宣告成立,有陈均权、冯保葵、钟世强、龙师侯、钟炳枢5名党员,由陈均权任支部书记。这是郁南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也是西江地区最早创建中共组织的五个县之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8月后,郁南党组织领导六区农会及农军迁至大胜宫庙驻扎。10月26日至11月4日,郁南、封川(今封开县的一部分)及广西苍梧的两省三县反动武装2000多人,向驻守妙门一带的农军发起大规模的“围剿”。郁南、封川两县农军在两县党组织主要领导人钟炳枢、龙师侯的直接指挥下,坚持与敌人展开了十日十夜的反“围剿”战斗,终因敌强我弱,农军被迫转移上铜镬大山,坚持与敌斗争,时间长达一年。
在记者走访中,今年72岁的平台中学退休副校长钟树华向我们讲起了妙门(庙门)暴动和十日十夜反“围剿”、讲起了练村“甜水井”,军民情深的佳话。
■ 话军民鱼水情深
“甜水井”佳话
甜水井,原名“龙井”,建于清朝,至今有近200年历史,为建村时练村村民所造。井形方正,直径约1米,井深约7米。由于村口和村尾各有一口水井,所处的位置就像是大雁头山的龙眼,所以称水井为“龙井”。
练村所处的位置是大雁头山,该井凝聚大雁头山百草林木、土壤岩石的精华,天然形成地下泉水,古井四季不涸,且水位恒定,水质清冽甘醇,冬天温暖,夏天清爽冰凉,一直以来源源不断供给练村人世代饮用。如今,古井井壁的四个角已磨损成为深陷的圆形,这就是村民世代人打水留下的历史痕迹。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时路过练村,村民纷纷送粮食、物品支援解放军,并且取井水给解放军饮用解渴,解放军对井水的甘醇清冽赞不绝口。村民为纪念这段支援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光荣历史,于是将该井改名为“甜水井”,现在村民普遍用上了自来水,但使用井水的人依然不少,而军民鱼水情深的光荣传统,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相关阅读
妙门(庙门)暴动和十日十夜反“围剿”
1927年9月中旬,郁南、封川以及广西苍梧的两省三县民团纠同国民党军队,又纠集民团对六区河田、妙门、古同、罗琅、在田、埌所,以及封川(今封开县)二区一带的农会进行围攻,为反抗“围剿”,钟炳枢、龙师侯率农军联合封川二区农军决定举行武装暴动。
同月,莫伯贤带领几百民团进攻庙门乡农会,由于当地农军分散活动,庙门乡农会被民团强行占领。在此期间,中共广东省委重新拟定起义计划,组织成立广州、西江、北江暴动委员会,并派遣负责人到各地。为了加强西江一带暴动的领导,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西江特别委员会,任命黄学增为书记,龙师侯等为委员。龙师侯、钟炳枢与封川县党组织负责人经过商议,决定由两县农军联合在郁南六区庙门一带再次举行武装暴动。
10月,郁南、封川两县农军100多人在钟炳枢和龙师侯的率领下,突袭六区新塘土豪苏树春的老窝,民团闻讯后即从庙门村撤出,赶回新塘村支援,农军则乘机返回庙门,赶修工事,加固闸门,准备以庙门村为中心举行暴动。10月26日早晨,严博球部纠合了郁南、封川两县的民团同驻广西苍梧的桂系黄绍站所属部队共2000多人,向庙门一带的农军发动大规模“围剿”行动。郁南和封川二区农军先后与来敌进行了10多次的对抗战。为了更有效地抗击敌人,先行把妇幼疏散转移,然后在庙门村布下三道防线:以村外炮楼、白庙一带作据点为第一道防线;以中心巷、庙巷、大塘头、崩眉头,三凤堂作据点为第二道防线;以豆腐田、三益酒厂作据点为第三道防线。10月26日拂晓,敌联防军1000余人向庙门村进犯,农军凭借三道防线固守,与来犯之敌斗智斗勇。为了迷惑敌人,把两头猪抬到村里各个角落鞭打,使其发出阵阵惨叫声,又在各处点燃烟火,磨谷舂米使敌人误以为村内兵多粮足,摸不清虚实,不敢贸然强攻,只在周围山头扫射、呼喊、威迫农军投降。当时,留守庙门村的农军只有200多人。于是,派中队长龙新华带领一名战士潜出敌人包围圈,到石塘及封川县二区等地求援。10月28日深夜,龙新华率领援军400人潜回庙门村加入战斗,并继续加固工事。29日,敌人组织3次较大的进攻,企图打入村内,均被农军击退。一连几天,战斗时起时歇,敌死伤80多人。11月4日,敌人使用了大炮轰击,村西炮楼被炸去一大角。农军在被围困的情况下,坚持与敌人战斗了十日十夜。终因敌强我弱、弹尽粮绝而主动撤出庙门村,转移到铜镬大山坚持斗争。农军撤出后,敌人趁机进村,大肆烧杀抢掠,全村170多座房屋被烧,几十人被杀害,大部分群众逃离家乡。
来源:云浮日报
记者:罗强 区伟东
通讯员:林国强
责编:王铭灏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