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时,地有气,
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

《考工记》中对于“工”的标准,伴随着时代延续两千余年,如今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中,人们仍坚守着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标准。创作与时代呼应、融入现代生活的作品,既是传承人对传统工艺的执著追求,也是对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注解。为此,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非遗雅赏】系列作品展示专题,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展品中,可以欣赏非遗作品的独特美感与精气神,品读手艺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印痕,认知岭南社会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石湾陶塑技艺是在日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东汉时期已见雏形,其制作流程包括构思创作、泥料炼制、成型、装饰、上釉、龙窑煅烧6个环节,包含雕、刻、捏、贴、捺、拉、卷、盘等各种技法,可分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5大类。石湾陶塑技艺重视作品的意象,长于立体雕塑,具有釉色斑斓多变、人物造型生动、表情夸张诙谐等特点。
作品名称:春夏秋冬
作品作者:黄松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所属项目:石湾陶塑技艺
作品尺寸:高度28~35cm
作品赏析:
该作品为作者1993年时创作的。《春花吐艳》《夏荷芬芳》《秋月共赏》《冬梅飘香》,将四季景物与极具明清艺术遗风的仕女人物造型“天人合一”,四位仕女,或体态婀娜,或恬静尔雅,或端庄俊秀,或娇姿绰约,呈现一种极为浓郁的东方古典美。“春夏秋冬”融汇石湾陶塑捏、贴、雕、塑等多种技法,泥性熟练,釉色莹润,神工妙塑,细腻典雅,既保存了石湾“瓦脊公仔”的民间风味,又把新贴塑的手工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品名称:达摩
作品作者:刘泽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所属项目:石湾陶塑技艺
作品尺寸:22×37cm
作品赏析:
该作品为作者1978年时创作的。达摩是石湾较多塑造传统题材之一,作品吸收清末广东画家苏六朋创作的《达摩图轴》中人物的表现方法,用恢弘大气的手法的表现整个作品,长袍用简练写意的线条带过,造型神情深遽、简练雄健,四肢蕴藏在内更显力度,体现达摩内在的大智慧大神通。

作品名称:品茶翁陆羽
作品作者:刘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所属项目:石湾陶塑技艺
作品尺寸:高27cm
作品赏析: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该作品表现陆羽于石上深思品茗,抓住陆羽左手捏香茶,沉醉于品香茗的瞬间进行创作,仿佛嘴中细细品茶,嘴角微微上扬。形象刻画传神,静中藏动,线条流畅,回味无穷,刻划出这位一代茶圣的儒雅风度。造型自然而然简练,衣纹线条深长细密,明快流畅,刻划出这位一代茶圣的儒雅风度。

作品名称:渔翁得利
作品作者:廖洪标(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所属项目:石湾陶塑技艺
作品尺寸:30.5×19.5×29.5cm
作品赏析:
该作品通过钓鱼情趣,塑造渔翁钓到鱼刹那的喜悦心态,表现渔翁的质朴形象,突出的大鲤鱼象征了丰收满足。创作上用粗犷写意的衣纹线条结合精细显露的胎骨肌肉,用一粗一细对比方法表现生动的人物造型。作品着重刻划合理的人物肌理和捉鱼的动作神态,从人物面部表情可感受到老渔翁内心的满足和乐趣。这是一件田园气息浓厚的作品。

作品名称:王之涣诗插
作品作者:梅文鼎(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所属项目:石湾陶塑技艺
作品尺寸:高23cm
作品赏析:
该作品主要采用石湾陶塑八大技法之一的刻塑,以篆书字体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刻于陶罐之上,搭配古朴的纹路以及浑厚的釉色,书法与陶艺相结合,极富文化气息。

作品名称:春满人间
作品作者:刘国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所属项目:石湾陶塑技艺
作品尺寸:50×25×35cm
作品赏析:
该作品在咫尺的盘内塑造石湾传统微塑艺术,把经典的千年陶文化:渔、樵、耕、读典故用山水盆景安置于一体,把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用精巧的技法塑造出来。人物、动物、花鸟、丛林都采用现代有色泥料塑造,在传统单一胎色泥的基础上创新多元素色泥,丰富了作品画面。作品在总体形象构图上,充分展现了岭南盆景艺术雄伟、苍劲、纯朴的自然美。微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挺拔轻盈者有之、利落脱俗者有之、俊逸古朴者有之、凸显于尺寸之间,大好山河藏于盆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