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第A09版
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一年来,广东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省实践取得重要进展:探索实践党领导立法工作的新做法、颁布《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聚力打造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法治引擎、扎实开展法治实事守护群众幸福安全、深化法治建设领域改革创新工作……
“广东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总体布局,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广东省司法厅主要负责人表示,省司法厅将坚持把法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法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前海法治大厦。省司法厅供图
筑牢法治根基
完善党领导法治建设制度机制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广东,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广东的具体实践。
按上级部署,省委组建了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下设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依法行政五个协调小组,加强对全面依法治省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今年以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先后召开4次会议,研究推进法治建设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以今年6月实施的《广东省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例,改革后,全省行政复议机关由原来的900多个缩减到省、市、县(区)三级政府共144个,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实现行政复议职责由低水平分散至高水平集中的转变。
在广州,该市在全国率先推动落实行政复议抄告制度;在广州南沙区,20分钟内即可完成行政复议收件、审批、送达全流程;在深圳,该市出台全国首个行政复议标准《深圳市行政复议服务保障标准》;在潮州,当地建立起行政复议“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一次不跑”的工作机制。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现在老百姓遇到行政争议更愿意找行政复议来解决,“有行政争议找行政复议”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据统计,全省进入法定程序的行政纠纷案件中,有近80%的申请人选择行政复议渠道。
立法是法治的前提。今年8月,经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研究同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颁布了《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其中第一条即开宗明义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全面领导”,提出重大行政决策坚持党的领导的总体性要求。
同时,广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推动我省走在法治政府建设前列。近年来,围绕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广东积极推动出台《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广东社会信用条例》《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办法》《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加快《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进程。
据统计,2021年以来,广东省司法厅共计审查地方性法规草案19件、省政府规章草案12件,审核省政府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性文件51件,对140多件省直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作了发布前审查,对250余件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作了备案审查,并联动审查党内规范性文件77件。
探索有效路径
加大法治建设服务保障力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各类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500万户,稳居全国第一。
在深圳前海,当地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设立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深圳知识产权法庭……超过110项法治创新成果在这里诞生。
聚焦一水之隔的澳门与横琴,广东着力加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治保障工作,制定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有关管理体制的决定》,及时赋予横琴合作区管理机构法律身份地位;加快研究梳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涉及需要调整法律法规的第一批清单、合作区条例配套法规清单;推进内地与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机制改革、横琴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建设,逐步构建民商事规则衔接澳门、接轨国际的制度体系。
此外,广东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制定我省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牢牢扭住“七个率先”重点任务,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窗口”和“名片”;支持广州建设法治城市标杆和现代法律服务业强市,与深圳实现法治建设“双城”联动。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聚焦市场主体的业务诉求和堵点痛点,广东持续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创新发展。”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即将出台的《关于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东全省涉外律师将达到5000人左右,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打造50家规模大、实力强、服务水平高、影响力大的涉外律师事务所品牌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涉外法律服务。
此外,广东还积极推动做好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推进在前海实行中国内地律师事务所与外国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工作,提升广东法律服务业的服务能级和国际竞争力,着力建设现代法律服务高地。
保障人民权益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法治建设
“云巡查”“云笔录”“云查证”“云备案”……在惠州,企业用户收到行政执法人员巡查指令后,通过手机“粤商通”端实时拍照、录像、填写检查表单,并电子签名确认检查单内容,即可上传至执法部门的“粤执法”平台。
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信息自动采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情况网上查询……依托“数字政府”改革,广东在全国率先推出覆盖省市区镇四级行政执法主体、多个执法领域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下称“两平台”),实现不同层级、不同系统执法单位网上办案、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不断提升行政执法的精细化、智能化与精准化。
“建设行政执法‘两平台’是广东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信息化、公开化的重要抓手。”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10月,全省1486家执法单位、超4.8万人上线办案,累计办理案件约8.6万宗,产生执法文书38.8万份,超70%的案件通过“粤政易”开展移动执法。
登录广东省行政执法公示平台,市民可以清晰查阅执法主体、执法事项、执法人员、执法流程、执法文书等事前公开信息和行政执法结果等事后公开信息,进一步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护公民及法人的合法权益。在行政执法环节,通过广东省行政执法平台和“粤执法”移动办案平台,实现执法全过程网上流转,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执法流程、办理时限等要素,实现行政执法全流程监控,全过程留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行政执法更规范。
依托行政执法“两平台”的数字政府技术支撑,广东深入推进镇街综合执法改革,涉及1606个镇街,下放职权事项目录合计5940项,其中行政检查327项,行政处罚5397项,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拧成一股绳”。
“过去,基层执法存在有责无权、‘看得见管不了’等诸多困难和问题。”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后,综合行政执法队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实现了机构、权责、力量、办公以及执法统一,大大提升了基层执法效率,有效化解了乡镇执法难的“瓶颈”。
目前,中山、江门、佛山、惠州、肇庆5个地市已实现全市镇街应用全覆盖,全省累计共有537个镇街、18213名执法人员上线办案,累计产生案件40010宗。其中,江门市自启动镇街综合执法改革以来,全市73个镇街应用“两平台”办理的7000多宗案件,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为0宗。
执法不仅要有力度,还要有温度。疫情期间,中山一企业在住所内发布含有“最高级”用语的违法广告,考虑到当事人首次违法,违法行为持续时间较短、仅发布在其住所内,且案发后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今年7月,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正式施行。我们在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同时,把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让行政执法相对人感受到执法温度。”中山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包容审慎执法清单以来,该市共办理免罚案件4500余宗,300余家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有效减少了对企业诚信度的负面影响。
“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着力实现行政执法水平普遍提升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称,将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领域法治化建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苏鹏蕴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