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亿户各类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细胞”。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针对疫情影响,我国出台一系列涉及财税、金融、外贸等方面的“真金白银”政策措施,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也加强自身“内功”修炼,经济“细胞”的活力正不断汇聚。
在黑龙江赛美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进行生产作业(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位于广西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无尘车间,工人加紧生产防护口罩(2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组合政策,助企纾困
回忆起疫情严重之时的经营状况,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的鲍文波,至今仍心有余悸。
他带领的黑龙江省润特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快速发展,但今年2月陷入困境,订单大幅下滑,不得不停工停产。
“最困难之际,我们获得一笔3000万元的低息贷款,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鲍文波说,3月份又获得地方政府担保的1000万元贷款,企业全面加快复工复产。
从二季度开始,黑龙江省润特科技有限公司扭转了下滑态势,上半年营收和利润都达到了去年同期水平。
减税降费政策延长到年底,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围绕保市场主体,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送来了“及时雨”。
“增值税由3%降至1%,政策太及时了,每个月为我们节省1.3万元。”陈先生在广州荔湾区从事通信设备、电子产品批发零售已有17年,受疫情影响,店铺营业额大幅下滑,新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缓解了经营成本上的压力。
浙江省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共克时艰”行动,今年上半年,共减轻企业成本负担2652亿元。近期,浙江省有关部门针对企业的减税降费获得感等组织了一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0%以上受访市场主体认可政策出台,其中减税政策受益最大。
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外贸为主的民营企业,疫情期间一度想关停海外工厂。天津市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包括金融、稳岗补贴等方面。
“一季度仅水电费一项就得到100多万元补贴。”该公司财务总监蔡梅说,企业获得了银行融资支持,办理延贷、续贷等5700万元,又获得低息贷款600万元。
上半年,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出口自行车65万辆、电动车6万辆,生产经营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海外工厂也获得新订单。
全国市场主体收到各种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包”,纾解了企业困难。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其中,今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8941亿元。
7月16日拍摄的当地政府为绥滨县农把式电商服务中心提供的直播场地。 (新华社记者 王君宝 摄)
优化环境,激发活力
水美而鱼肥,土沃则稻香。优化营商环境是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一环。
登记许可“网上办”、双向快递“零见面”、现场申请“预约办”……疫情发生以来,为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为新增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创造优质环境。
截至6月底,广东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05.86万户,约占全国1/10,同比增长10%。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2.39万户。
7月8日,吉林省美罗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办事人员在办理企业登记中,将全部材料提交到吉林省市场主体“e窗通”系统。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核人员仅用了20分钟,就完成了证照发放。
这家公司办事人员说,疫情期间,办事效率也一点不低,以前需要跑很多部门,如今网上提交材料之后,在开办窗口一次就都办完了。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各地努力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氛围。
“没想到在疫情特殊时期,我们也能跨省办理营业执照。”今年5月11日,上海美邑新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冰,成功在浙江省平湖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领到了注册地址在上海市青浦区的营业执照。
刘冰在平湖市做生意,为拓展业务需要去上海办新的营业执照。受疫情影响,这事一拖再拖,给产品销售带来很大影响。平湖市市场监管局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上海方面,促成了这单跨省办理的营业执照。
延长申报缴税期限,拓展网上办事范围,政务服务提速……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地区出台系列举措不断优化企业服务。
黑龙江赛美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南瓜籽、葵花仁主要出口欧美。公司董事长蔡学贵说,以往对出口退税申报和收取外汇都有期限规定,那时企业还有顾虑。现在按最新政策,受疫情影响未能申报或收汇的,都可以延期至收齐凭证或收汇之后办理,减轻企业压力,今年上半年企业出口额超过了去年同期。
面对疫情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各地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修炼内功,主动出击
江苏省徐州徐轮橡胶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轮胎的企业。疫情期间,这家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能力,实现逆势增长。
“上半年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徐轮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生说,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企业在加强技术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通过投入新材料和智能设备,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日产值从900万元提升到1100万元。
练好内功,用好政策,面对困难挑战,各地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本领。
市民在长春市朝阳区政务大厅内的“e窗通”自助窗口办理业务(7月31日摄)。 (新华社发 颜麟蕴 摄)
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万里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赖氨酸项目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玉米经过净化、浸泡等多道工序,通过淀粉车间、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最后变成赖氨酸硫酸盐等产品,“身价”倍增。
但就在前段时间,因疫情影响,设备生产厂家不能到现场调试,给这家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赖氨酸项目投产带来很大困难。
“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厂家电话沟通后,自己调试,经过15天的摸爬滚打,项目顺利投产。”宝清县万里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志富说,5月3日,公司首批赖氨酸硫酸盐面世,目前已稳定生产。
疫情给一些企业关上了“一扇门”,又打开了“几扇窗”。疫情发生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迅速研发智能移动测温车,投入防疫一线,并研发出无人消杀车,满足高频次的消毒需求。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在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上半年产销量逆势上扬。
抓住用好开拓线上经营窗口期,一批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疫情期间,湖南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谋划产品新出路,大力发展电商业务,启动“网红”直播带货,线上销售额大幅增加。这家企业还开发一系列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不加速创新,企业永远不能胜出。”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说。
来源:新华社
责编:黄泳文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