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小学如期开学,我们又面临开学第一课。屈指一算,《开学第一课》已经陪伴全国中小学生走过了9个年头,影响十分深远。不过,许多活动一旦固化下来又容易流于形式;究竟如何上好第一课,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都需要更多地思考和创意。
第一课倡导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如果一开讲就是上下五千年、盘古开天地、忠孝礼仪,一味地灌输知识,则难免泛泛而谈收效见微。应该是与时俱进地联系当前国家时事和本地实际,从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去务实开展。
第一课目的是让孩子们开心回到校园生活中来。所以,这是一堂教育课。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好设计:开笔礼、颁奖典礼、分享游记故事等等,但这些发挥过良好效应的例牌内容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不如抛出一些学校、家庭、社会可以联动的时事话题,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比如,当前“我们为何要提倡节约?如何从自身开始厉行节约?遇见浪费现象怎么办?”等问题来展开互动交流和积极引导,从而提升“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国民素质。
今年的假期特别长,学生的心理疏导不可少。所以,这是一堂心理课。在家待了几个月,许多孩子回到学校一下子会很不适应,需要各方面积极引导。老师、家长都要从具体事项、注意细节等方方面面为学生补补心理课。同样,也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来讨论如何做到防疫学习两不误。这种切身参与的学习方式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教育和锻炼。
全市正在开展“一盔一带”交通安全教育和督查,而国民安全教育从中小学生抓起是最普及、最长期、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这是一堂安全课。可以有效帮助中小学生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注意安全!”老师每学期嗓子讲干了学生们未必听得进,但如果把交警请进校园现身说法,或者让消防车开进校园做演练,播放一些身边的交通事故案例等,这样的效果显然就会好很多。
当然,第一课的内容很多、上好的方式也不胜枚举。总之,只要以现实生活为例子,巧妙地融合学科知识,学校、社会、家庭互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广大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收到“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成效。
来源:云浮日报
作者:荣兴
责编:孙阳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