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一方水,守一方民。
云浮,地处西江中游南岸,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景,呈西南往东北流向的南江、新兴江,与南山河相贯通,润泽庇护着云浮这方水土。勤劳智慧的云浮人民千百年来依水而居、其乐融融,但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的脚步从未停歇。
近年来,云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云浮水利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水生态、水经济、水安全、水文化建设,全力以赴做好云浮这篇“水文章”,持续把擦亮西江水名片纳入市委“一二三四五六”思路举措重要内容加以推进落实。目前,一个以“一廊三带”建设(以西江生态经济走廊为主干,南江、新兴江、南山河相贯通)为引领,全市河道水脉、文脉、人脉、地脉“多脉共续”的生态格局日趋成型。
云浮,这颗璀璨高颜值生态的“西江明珠”正在徐徐升起。
西江“绿色”航道
笃定前行:推进“一廊三带”建设,江河安澜秀水长清
善治国者必善治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治水兴水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远大计来抓,“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更为推动实现新时代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水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做好“水文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发力点。
走进位于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的集成河芦溪芳甸,禅文化与水生态融合的河道景观生态长廊令人不禁驻足欣赏,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吸引许多游客拍照打卡;泷江旁的罗定江滨公园风景优美,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旅游形象,也丰富市民公共场所的休闲娱乐生活;依托南江文化发源地,郁南充分发挥水乡特色,以碧道为载体,传承南江文化,连接大湾、连滩等多个镇,构建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南江文化的展示区;整治小水电站、护岸固脚、清理河段淤积,千方百计治理水患,破除堵点,让群众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
放眼云浮大地,一座座堤坝守护江河安澜,一条条碧道串起秀美山川,一缕缕清泉流进百姓心田。近年来,云浮新时代水利事业前进步伐不停歇,融汇于江河之间,奔流不息。
时间轴拨回到数年前,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治水兴水作为“1+1+9”工作部署重要内容统筹推进,高位谋划了“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水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2020年,作为从粤西粤北四市未来发展的全局高度谋划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取水点落户云浮市郁南县建城镇地心村,云浮这篇崭新的“水文章”从这“起笔”,届时通过输水管线沿途输水至云浮、茂名、阳江、湛江等地,犹如一条“巨龙”,将粤西粤北四市串联起来,这对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紧扣省委“1+1+9”工作部署,锚定“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目标定位,云浮市第七次党代会和云浮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打开了云浮治水兴水思路的新视野,开启了新征程。
全力打造高颜值生态的“西江明珠”,全力做好云浮“水文章”,全力以赴推进西江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全力推进南江、新兴江、南山河“三条生态碧道”提质升级,全力建设“大湾区后花园”……伴随着一个个明确而笃定的信号,一幅江河安澜、秀水长清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云浮在做好“水文章”的赶考路上忙而不乱、有条而不紊。
治水兴水:全面优化水资源配置,水清岸绿奠定基底
滔滔西江水,悠悠大地情。
西江河畔,江面千帆竞发,水中鱼虾畅游。但在数年前,却有数十艘餐饮船舶在此经营,一度影响着江中水质以及水上通航安全。多次整治,痛下决心,在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最终所有餐饮渔船全部拆除,全面脱离水域,在政府引导帮助下,部分船主主动弃船上岸经营,为西江干流治理工程(云浮段)打下坚实基础。
治水兴水,从古至今,都是重大的民生课题。
云浮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河流众多,水系分散,历来为水患多发地区。近年来,随着中小河流治理、河湖长制及环保督查等工作深入推进,云浮铁腕治水、用情护水的坚定决心换来了城市乡村大地上一道道靓丽的生态风景线。
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管水治水政治责任,市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市长担任市总河长,牵头督办西江、南江、新兴江及南山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着力加快碧道建设,小水电清理整改……一项项牵涉生态、经济、民生的工程稳步推进。同时,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操心、最烦心的用水问题作为攻坚重点,聚焦“水龙头”痛点,扎实办好水利民生实事。通过科学调度,全面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了水资源丰枯互济、多源互补,全市安全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云浮累计完成水利投资47.72亿元,水利建设稳增长引擎作用强劲,基础设施骨干网络不断完善。截至去年底,全市完成水利建设年度投资17.97亿元,全市完成中小河流治理超过1000公里,市、县、镇、村四级1000多河湖长累计巡河超16万次,在2020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省级考核中,云浮是粤东西北山区市中唯一进入优秀等次的地级市。以省试点推动全市碧道高质量建设,建成碧道167公里,覆盖全市63个镇(街)。 如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优美景象处处可见,不仅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更为云浮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六”思路举措,聚力打好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组合拳”,充分激发云浮的人文、生态、区位、资源“四大优势”奠定绿色基底。
幸福河湖:做好“十四五”水文章,构建水利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新征程。云浮,这片因水而兴的土地,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展望未来,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绿色水经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必将绽放澎湃的生机与活力,为云浮以水利高质量发展促进西江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在新征程中融入湾区“第一方阵”、成为湾区美丽后花园提供坚强支撑。
当前,不可否认,云浮水利事业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突出问题。着眼未来,云浮正以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抓手,提纲挈领,补齐发展短板、强化监督管理、提升能力水平,继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保障能力,同时全面加强水利行业监管,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真正成为刚性约束,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构建水利改革发展新格局。
以“安全、生态、智慧”为“十四五”云浮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色调,以把云浮的河湖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为总目标。这是云浮“十四五”时期治水的总思路。在全面梳理总结云浮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发展、水利改革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流域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从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利信息化体系及水利行业监管体系等五大方面提出云浮市水利发展总体布局,明确水利发展“十四五”重点任务。到 2025年,将建成与云浮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云浮水网框架逐步构建,基本形成智能高效的水利监管体系,水利改革发展基本达到国内较高水平,水利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围绕市委提出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谋划做好水文章要求,我市水务部门正加快构建与云浮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努力把云浮的河流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不断推进云浮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云浮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云浮水资源概况>>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古往今来,西江、罗定江、新兴江润泽庇佑着云浮的一方水土,细腻无声。《2020年云浮市水资源公报》显示,2020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 50.77亿m3,地下水资源量 15.42亿m3,扣除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量,全市水资源总量为 50.77亿m3,各种水源供水工程基本运作正常,充分发挥蓄水、调水作用。全年总供水量12.19亿m3,用水以农业用水为主,总体供需平衡。全市没有大型水库,有中型水库12宗,云城区和云安区分别有1座,新兴县和郁南县分别有3座。2012年至2020年,全市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总体变化平稳,总用水量变化趋势与农业用水变化趋势一致。除云城区外,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用水)比重一直较高,在81%~86%之间,农业用水受降水影响较大,农田灌溉尤其是粮食作物仍采用漫灌,有较大的节水空间。
云来山更佳,云去水如画。地处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南岸的云浮,山环水绕,钟灵毓秀,是一颗璀璨夺目的“西江明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云浮水利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水生态、水经济、水安全、水文化建设,全力以赴做好云浮“水文章”,以水为基守护湾区生态优质涵养地。
坚守生态文明底线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近年来,云浮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构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强化水资源水环境刚性约束。”市水务局局长黄海燕告诉记者。2016年,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云浮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2016-2020年分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和有关考核办法,市水务局等13部门关于印发《云浮市“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多部门联合行动全面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和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
在罗定市亚灿米种植基地,云浮中型灌区之一引泗灌区的主干渠恰好经过这里,汨汨清流持续输送到田间,持续为秧苗“解渴”。罗定市水务局副局长莫树球告诉记者,2020年,通过引泗灌区改造,新增、恢复灌溉面积各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7万亩。改造前灌区灌溉年需水总量为7479.26万m3,改造后灌区灌溉年需水总量为6125.01万m3,灌区改造前后对比年节约水量1354.25万m3,新增节水能力1.0万m3。此外,除了提高灌排保障能力和节水效益,该项目改造后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约240万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5.1万公斤,新增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18.75万公斤,新增产值220万元。
“过去的渠道是人工开挖的,加上是土质渠道,容易崩塌、渗漏,难以发挥全部灌溉效益。而在引泗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动工过程中,完成清淤15.4公里,渠道三面光衬砌7.9公里,拆除重建水闸7座,砼路面475.9米,仿木栏杆安装602.4米,在南干渠安装了3个水文监测点及信息系统1套。”引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六家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说道。灌区改造前后的变化令人惊叹,只有守好灌区供水“生命线”,才能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水资源保障。
水润民生福泽百姓 农村集中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云浮市全力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工作,强化农村供水饮水安全保障,取得了良好成效,农村集中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
“以前我们洗菜煮饭都用井水,水质时好时坏。现在用上干净的自来水,煲的粥都变得香甜了。”今年5月份,罗定市华石镇双豆村村民陈大姐指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高兴地说。据悉,2021年,云浮市印发了《云浮市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分别制定《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狠抓任务落实。全市共投入7.22亿元(含部分城乡一体化建设投资),解决新增农村集中供水人口24.98万人,基本完成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任务。全市民生实事农村集中供水建设项目共建成299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水质合格率达90.2%。在推进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过程中,云浮市还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将城市和镇级供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以此方式建成集中供水25宗,新增集中供水人口13.3万人,有力推进了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建设。此外,市政府与粤海水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挥粤海集团省属国企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及市场运作、整合能力,全力推动实现城乡供水“三同五化”,有效化解群众反映的各种饮水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成果,强化攻坚成效,落实农村集中供水专业化管护机制,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农村集中供水点水源地保护。”市水务局局长黄海燕说道。
节水优先绿色发展 全力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节水优先是党中央从保障我国水安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云浮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引导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积极开展节水建设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坚定不移贯彻“节水优先”,关键是进一步增强对节水优先重要性的认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激发节水内生动力,形成推进工作合力,逐步建立起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新格局。云浮市每年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住建部的“节水宣传周”为依托,积极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水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同时,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网站、微信平台等渠道加强宣传,营造社会节水氛围,提升全民节水意识。2019年政府机构改革中,云浮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正式挂牌,建立了云浮市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抓好工作任务落实,有效推动全市节水工作。
近年来,云浮市全面开展节水建设,建立节水规划体系,印发了《云浮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云浮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云浮市城市节水规划(2018-2030年)》, 保障全市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完成省下达指标任务;同时健全节水法规体系,相继出台了《云浮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云浮市城市排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云浮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关节水、供排水、非常规水方面的法规制度,做到依法管理和规范管理。
云浮市强化节水管理,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通过加大对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力度,健全管网巡检工作制度,提高信息反馈及时抢修,减少漏耗,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以下。同时积极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对不合格用水器具进行整改,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2019年,云浮市获得省住建厅、省发改委批复的城市节水评价标准Ⅱ级的节水城市。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截至2022年1月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节水载体163家。工业节水方面通过推行工业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强化生产用水管理,推广新节水工艺和技术;农业节水完成1.98万亩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一部中华文明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治水史。兴利除害、治水安邦,是其中永恒的主旋律。
云浮地处粤北生态发展区,市内地形复杂,河流众多,水系分散,除了西江干流外,全市集雨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罗定江(南江)和新兴江2条,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30条,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62条。众多的河流为沿岸带来兴盛和繁荣的同时,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烦恼和祸患。一直以来,治水贯穿云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西江干流治理工程、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幅“江河安澜、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石都大地徐徐铺开。
白石河碧道
中小河流全域治理洪水肆虐成为历史
罗太盆地位于罗定市南部,是广东最大的盆地,一直以来,这里深受水患困扰。“过去,我们村真是谈水色变,每次刮台风河水就漫上来,我们这里必浸。‘山竹’那次,水快浸到我家大门门楣了,店里的货物、电器、家具全部被水浸了,外面的路和水田全泡在水里,全村损失惨重。”在罗定市罗镜镇官渡头村委鸭寨村开小商店的林海源与洪水打过的交道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说到水灾的场景,他仍记忆犹新。
官渡头位于罗太盆地,罗镜河和太平河在这里交汇成罗定江,向北穿过马埒峡谷走出盆地。马埒口最窄处只有5.3米,是河流汛期的行洪瓶颈。此外,河道上的小水电站进一步加大了泄洪的难度,造成上游地区洪涝多发的局面。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在罗太地区实施罗定江罗太流域度汛应急抢险工程,对马埒口河道进行了扩宽,并拆除影响行洪的4个小水电站,进一步畅通河道。工程实施以后,罗太盆地水患得到极大改善。“前段时间‘龙舟水’下个不停,我们这边也没有出现水浸情况,现在大家都可以安心过日子了。” 林海源高兴地对记者说。
罗太流域治理只是我市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市重点推进中小河流及山洪沟的治理,加强“山边、水边”地区的防御,提高城乡和农田防涝能力。我市中小河流治理按照“系统治理、生态治理、综合治理”理念,以“防灾减灾、河畅岸固、自然生态、安全经济、长效管护”的治理原则,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加大力度开展中小河流治理。我市列入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项目140宗,治理中小河流1019.2km,规划总投资19.68亿元。到目前为止,2015至2019年度治理任务已基本完成,完成治理河长1040.46km,完成投资18.65亿元。云浮市列入中央规划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23宗,已完成治理河长178.57km,累计完成投资共6.1亿元,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项目共17宗,已有13宗项目完工,累计完成治理河长135km,累计完成投资2.17亿元。经过治理的河流河岸稳固、行洪畅通,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二期),范围涉及5个县(市、区),总投资达18.442亿元,实现全市河流治理全覆盖,进一步提升防汛减灾能力。
西江干流治理守护西江安澜
在云安区都杨镇蟠咀湾边村,西江蟠咀堤堤防达标加固工程建起的防洪城墙,与江边红砖灰瓦的房子、湾边沙滩浑然一体,构为美丽西江碧道节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郁南县都城镇,渔政码头一带新加固的堤防也成为江边一景。这是建设中的西江干流治理工程(云浮段)工程的一部分。
云安区坐拥全长56公里西江黄金水道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西江干流治理工程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被纳入省水利厅重大项目建设总指挥部协调管理范围。西江干流治理工程(云浮段)涉及我市云安、郁南两县区,整治堤段总长度18.14公里,重建(加固)涵闸21座,施工总工期为36个月,核定工程概算总投资为71651万元。主要建设任务为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堤防达标加固、险工险段防护、穿堤涵闸加固(重建)等工程措施,完善西江干流防洪体系,提高沿江两岸的防洪能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项目自2020年9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已启动蟠咀堤、降水堤、蓬远堤、大河堤、都城联防堤、古丰堤等6个堤防达标加固工程施工,以及降水、大河、夏袭、西降溏、古丰、井埇、古塘冲等7个水闸重建施工,累计开展堤段整治12.34公里,涵闸开工7座,目前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该负责人说。
水利建设补短板 筑牢防线护家园
近段时间以来,云安区都杨镇降面村村民的脸上多了许多笑容。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位于该镇的大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东西干渠修整工程也全面完工,这意味着常常让他们提心吊胆的水库安全问题和下游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大洞水库是都杨镇多个村灌溉用水来源。为保障周边灌溉用水,该镇于1974年初兴建了始于大洞水库,途经降面、蟠咀、石巷、大播、金鱼沙等革命老区村,总长13.5公里的东、西干渠,兼有排洪、灌溉、发电等多种功能。水库和干渠投入使用至今,水库大坝、溢洪道、大坝输水涵管等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老化,东、西干渠也出现了淤塞、部分渠道坍塌等问题,对周边群众的安全和农业灌溉带来了不良影响。去年10月,大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彻底排除了隐患。与此同时,都杨镇还对东、西干渠道进行清淤、修整和加固,有效改善东、西干渠沿线4000多亩土地的灌溉,激发了农民群众复耕复种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撂荒复耕工作开展。
记者了解到,我市共有小(Ⅱ)型以上水库238宗,其中中型水库 12宗,小(1)型水库50宗,小(2)型水库176宗;现有中小型水闸240宗,其中中型水闸34宗,小型水闸206宗。这些水库的安全关系到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水库效益的有效发挥。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大力开展水利补短板工作,实施云城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17个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项目,全面完成新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大中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并研究制定病险水库(闸)动态评估机制,建立库、闸维护更新良性循环机制,全力保障水库安全和效益有效发挥。
城乡供水一体化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在罗定市华石镇双豆村村民陈大姐家中,拧开水龙头,清甜甘冽的自来水汩汩流出。小小的水龙头,流淌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前用井水,不够干净;现在用自来水,干净很多,煲粥都很香甜,生活改善很多。”“通自来水后,生活方便很多,大家都很开心。”村民纷纷表示。
近年来,我市把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力以赴推进农村饮水攻坚。至去年12月30日,我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22亿元,完成新增农村集中供水人口24.98万人,基本完成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任务。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云浮市将继续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采用合理敷设输水管网,新建蓄水池,增设一体化净水设施等方式,对农村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实行集中连片供水,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基本建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农村供水体系。从“没水喝”到“有水喝”,从“喝饱水”到“喝好水”,变化正在云浮大地不断发生。
共成水库
小桥,流水,人家;碧道,绿树,红花。时值初夏,清风习习,村民三三两两,在河边漫步,徜徉其中,悠然自得。这是罗定市船步镇红岭村勒竹围排洪渠整治后的景象。
近年来,云浮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总体目标,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根本保障,以抓好水土保持为坚实基础,以建设万里碧道为重要抓手,聚力推进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管护水域岸线等重点任务,全力做好水生态文章,以水为脉绘就了一幅人水相依、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明显增强。
“河长制”促“河常治”,保护水生态做好“水文章”
云浮水资源丰富,河流、湖泊纵横交错。辖区内西江干流河段从上游封开县的蟠龙口至下游云城区西坑段共长95千米,流经郁南、云安,一年四季均可通行1000吨级客货轮,是一条美丽的黄金水道,也是广东和广西的内河航道干线。西江在云浮市境内的支流有蟠龙河、罗旁河、罗定江(又称南江)、蓬远河、南山河、新兴江等。
曾几何时,因当地养殖业发展,新兴江水质明显下降,群众呼声强烈。市、县两级河总长多次到新兴江现场巡视,针对发现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督办,一场“整治新兴江、保卫母亲河”的攻坚战在新兴全面打响。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系统推进新兴江流域污染防治、雨污分流、生态改造等工作,新兴江水质得到极大改善,2020年已达到并稳定在Ⅲ类水标准,呈现出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的宜人景象。
严格落实河长制,就是要促“河常治”。云浮全面构建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体系,落实四级河湖长共1108名,四级河湖长累计巡河163487人次,河湖长一线巡河实现常态化,河湖长制实现了从“有名有责”到“有效有能”,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完善。
“清四乱”工作开展也迈上常态化、规范化轨道。自开展“五清”专项行动以来,全市累计清理河流长度7093.14千米,清理水域面积663.25平方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8.23万吨,投入资金4873.87万元。同时完成全市1013条5574公里河流的矢量化标绘、68条(75段)1531.148公里的河流管理范围划定、61条1671.1公里河流的河道采砂规划,河湖空间管控持续增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算好“经济账”“生态账”“民生账”,不等不靠、直面问题,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工作部署,牵头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为抓手,重拳整治小水电站隐患。近年来,云浮完成治理河长1354.03公里,完成投资26.92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率先拆除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或生态安全的水电站15座,改造水电站4座,正在清拆的电站7座,424宗小水电完成生态流量核定并抓紧推进泄放设施改造,河道防洪能力大幅提高,流域生态明显改善。
隐患小水电站的拆除与改造,有效降低了相关河流洪水水位,增强了河道的行洪能力。结合治水垦田,整治后仅罗太盆地就将经常受浸的600多亩荒地改造成了高标准农田。保障了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实现鱼类上下游洄游繁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坚持协调共治,使云浮河湖水质和流域环境持续改善。西江云浮段水质长年保持Ⅱ类,是省内水质最好的江段之一,水环境质量在全国2050个国考断面中连续3年省内排名第一。云浮5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省考核目标要求。罗定江南江口断面水质提升为Ⅱ类,优于省考核目标要求。2021年,我市西江六都水厂上游、都骑、新兴江松云、罗定江南江口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100%,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2017年,云浮推行河长制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2018、2019年度,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考核中,云浮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9,2020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排名第7)。云浮市水务局被水利部授予“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六结合”保“可持续”,刷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颜值
在罗定市船步镇回龙村委独石村,罗定市水务局工作人员指着村后的一座山头告诉记者,那里曾经是个大崩岗,一下大雨,山上的砂石就倾泻而下,流进山脚的农田。后来通过采取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大崩岗已经复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船步镇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独石崩岗覆绿
云浮山区面积占60.5%,丘陵面积占30.7%,是典型的山区市。在山区,许多农业开发用地的陡坡坡度大于25°,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且危害性较大。根据《广东省第四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云浮市总侵蚀面积为2173.70平方公里,在广东省排第三,其中,自然侵蚀面积1136.83平方公里,人为侵蚀面积1036.87平方公里。
根据《广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和《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划分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公告》,云浮市的云城区、云安区、罗定市、郁南县纳入广东省西江下游省级重点治理区,涉及29个镇街、重点治理面积1288.06平方公里,占整个广东省西江下游省级重点治理区重点治理面积的81%。其中,罗定市和郁南县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市水利部门实施的水土保持专项项目投入资金近1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多平方公里,其中包括5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完成中央和省级投资6795万元。林业、国土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等部门也投入资金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生态修复等,进一步改善我市水土流失状况。通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土壤侵蚀强度不断降低。广东省2020年度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结果显示,云浮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426.53平方公里,相比2013年减少了747.17平方公里。但我市水土流失面积基数仍然较大,在全省仍排在前列。
水土流失归根到底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是自然资源流失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宏观尺度上将水土流失治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考虑,融入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思路,坚持“六结合”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即与流域水系整治相结合,与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推广生态农业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移民相结合,与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群众增产增收相结合。
以水土流失类型区为骨干,以县为单位、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治理,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各种治理措施,通过实施山地、水系和农田整理、自然生态修复、防洪排涝设施等措施,将城镇乡村营造成一个自我循环、自然健康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现山林、河道、沟道、污水、垃圾、厕所、人居环境、生态修复等同步整治,发挥综合效益。
加快治理坡耕地,推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将产量低的坡耕地作物改种为经济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单一的农业种植向多元化复合经营转变,以此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对水土流失严重、不宜种植作物的地块,营造水土保持林,加强封禁管护、发展替代能源,以生态自我修复为主、辅以适当的工程措施作保障,全面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建立良性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碧道”让“水更美”,打造“水美云浮”特色名片
新兴县太平镇太平凤凰湿地公园,漫步在新兴江共成河碧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眼前的碧水蓝天和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镇干部说,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了,回来探亲的游子和前来打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这是云浮依托碧道建设打造“水生态”名片的一个缩影。
新兴越王湖公园
近年来,按照省委“三年见雏形、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目标要求,云浮围绕“水安全、水经济、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结合绿道、古驿道和乡村振兴规划,按照“一廊三带,五城八园”空间布局,编制了云浮市市域碧道建设总体规划。至2021年底,全市已完成碧道建设167公里,其中2021年完成碧道建设137公里。
2020年,云浮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圩镇创建三年行动,覆盖全市63个镇(街)镇区范围,并将圩镇碧道建设纳入美丽圩镇“10个一+N”创建方案,水质达标作为重要指标,创新分类竞赛机制,以比学赶超促达标提质增效,推动镇村和河湖实现绿色发展。市水务局牵头编制了全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和美丽圩镇碧道创建标准,积极指导各地各镇(街)抓好碧道建设,配合市委乡村振兴办完成了美丽圩镇创建专项竞赛。
按照“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原则,云浮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碧道建设,其中罗定市和新兴县率先开展碧道建设,并打造成亮丽的特色名片,为全市碧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罗定市罗定江碧道项目结合罗定江生态综合开发利用,展示罗定市“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再现历史文化古水岸,打造罗定市“文史儒学城”的新名片,整体提升罗定城区旅游业水平和实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罗定旅游和消费。项目的建设带动道路附近城区的改造、土地开发和增值,拓宽了城市骨架,扩大城市的规模,改善了城区生态宜居环境。
集成河碧道项目所在地新兴县六祖镇,紧紧抓住国家提倡小镇建设的良好机遇,全力做好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依托龙山及集成河,建设特有禅文化的生态景观,引入特色产业要素,打造核心文化区。以禅文化创意产业园片区为重点,以“禅宗文化”作为滨水景观建设的主题,使之能够与区域发展布局相匹配,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丰富了碧道的文化内涵,打造了集成河滨河景观带,使之成为集成河流域水文化的又一特色载体,建成的一河两岸“大地景观”已成为游客、市民休闲活动的首选之地,有力推动了新兴县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
云浮还将碧道建设与绿道、古驿道、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规划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如市区南山河碧道,依托南山河自然生态格局,以连续贯通的特色游径建设为重要抓手,构建高品质滨水休闲带,综合考虑居民休闲、健身、文化交流、观赏等功能,合理建设碧道景观节点,让河道重新回归城市活力的核心,将南山河的碧道建设成“推开窗能望河、跨出门能见绿、跑起步能见岸”的碧道景观带,为老百姓提供一条品味文化、走近健康、远足自然的优质滨水通道,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好去处、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目前,我市正积极探索碧道建后管护模式,并组建碧道建设工作专班,进一步加强各地碧道建设的工作指导。各地通过统筹涉农资金、债券资金、水污染防治资金、土地出让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快碧道建设,为创建“水美云浮”扬鞭策马。
碧蓝的天空下,一湾碧水从群山间穿流而过。平缓的河道、翠绿的苍山,奔腾的西江在这里放缓了脚步。在郁南县建城镇地心村,广东省目前投资额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调水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取水泵站即将开建。该工程建成后,西江水将通过477公里的输水线路输送至粤西,满足云浮、湛江、茂名、阳江四市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为1800多万人口再添供水保障。
云浮,位于西江中游南岸,辖区内西江干流河段长95千米,流经云浮市郁南、云安,全年四季均可通行1000吨级的客货轮,是全国闻名的“黄金水道”,也是广东和广西的内河航道干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浮谋划建设系列工业、民生项目,做大水文章、做强水经济,为构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出云浮贡献。
云浮市大力抓好流经郁南、云安、云浮新区的西江航道建设,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构建西江经济带。图为郁南县西江黄金水道
因水闻名:一湾碧水引来百亿工程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从粤西四市未来发展的全局高度谋划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对优化粤西水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从西江云浮郁南段引水并将取水口设置在建城镇地心村,这绝非偶然。”郁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取水条件来看,郁南县境内西江河段长64公里,丰水期年均流量54000立方/秒,河宽1100米至1700米,水深26米至35米;枯水期年均流量也达到12000立方/秒,水量充沛。除此以外,优良的水质也是一大加分项。西江郁南段水质长年保持Ⅱ类水,2019-2020年连续两年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全省第一,2019年更是排名全国第三。
自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取水口选址落户建城镇地心村以来,该县高度重视工程前期工作开展,通过“一把手”推动责任落实、“一张网”覆盖摸清底数、“一盘棋”统筹项目推进、“一股劲”主动谋划准备,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集全县之能,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配合设计单位顺利完成多项前期工作。并超前谋划,做好取水口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作。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家2020—2022年重点推进建设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该工程的取水点落户建城镇地心村,让建城镇乃至郁南县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另外,项目建成投产后,也可带动周边旅游开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借水行舟”:打造东进融湾“桥头堡”
“广东内河第一大港”“国家二类口岸”“广东最大的进口石材码头”“省内首个‘无水港’试点”“东融西联粤桂航运节点”……2010年运营至今的云浮新港,可谓“声名在外”,一连串的光环,让云浮新港宛如西江黄金水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夏日,走进位于云安区的云浮新港,记者看到港口场内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整齐有序地堆至3-5层高,巨型的吊机“龙门吊”“旋转吊”高高地耸立在场内,气势恢宏,场内各类大小叉车穿插其中,装载着集装箱在不停跑动。
据云浮新港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港已引入中远、中海集运、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伊朗国航等多家知名船运公司,开辟了覆盖全国各大港口、内陆及港澳地区的运输网络,已形成一个多样化的运输服务体系,在云浮进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0年运营至今,新港发展势头良好,港口货物吞吐量连年上升,集装箱吞吐量由5万标箱增加到2018年的23.3万标箱,用8年时间实现了近5倍的增长,迎来了港口发展道路上的新跨越。蓬勃发展的云浮新港,正以崭新的雄姿,阔步迈向“以江为道,东进融湾”的新征程,全力向“打造华南国际枢纽大港”的目标奋进。
据了解,云浮港包括四个港区:都杨港区、六都港区和南江口港区、都城港区。规划岸线 21.5 公里,已利用岸线11.42公里,现有生产性泊位123个,其中2000吨泊位10个,3000吨泊位42个。水路运输企业14家(跨省运输8家,省内运输6家),水路运输辅助业2家,共有营运船舶242艘(共221163总吨,418065载重吨)。202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950万吨,同比增长16.3%。水路货运量1309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339037万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3.1%和增长6.4%。
港口建设方面,目前除云浮新港外已建成投用,正在建设中的分别有云浮港都骑通用码头工程二期(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广东华润西江发电厂2×660MW“上大压小”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工程项目配套码头工程(首期工程)、云浮港碧桂园(郁南)新型材料产业基地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云浮六都港区“油气合一”趸船式LNG加注站码头,同时为解决内河码头通达干线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正加快内河港口疏港公路建设。下一步将重点抓好港口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抓好绿色港航建设,“以水发力”为我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以水为脉:构建绿色能源经济体系
“7月6日,位于新兴县太平镇境内的云浮水源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批,成为今年广东省首个核准的抽蓄项目。
云浮水源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76亿元,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由广东省能源集团投资建设。项目被纳入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能源局2022年底前核准项目计划、《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云浮水源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各项工作,集全市之力攻坚克难,全力推动项目实现率先核准。该项目是我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锚定“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目标定位,聚焦园区经济、镇域经济和资源经济“三大抓手”,大力构建绿色能源经济体系的具体体现。为我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能源供应基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迈出关键一步。接下来,我市将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见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除此以外,云浮大型抽水蓄能项目(原华润郁南向阳抽水蓄能电站)计划安装8×30万千瓦发电机组,规划设计静态投资约120亿元,动态投资约139亿元,设计年生产总值约50亿元,综合效益收入约22亿元,年税收达3.5亿元。现正开展相关前期工作。
谋水聚财:三产发力做大“水文章”
“天上仙境有瑶台,禅宗福地金水台”。夜晚,翔顺金水台温泉特色小镇五彩灯光摇曳、四方游人云集,以温煦、暖色调为主题的温泉养生区里,独具特色的六瓣七“心”莲花池、冲浪池、穹隆池成为游客的最爱。
翔顺金水台温泉特色小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8月被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同时也被认定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是以温泉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后花园为发展目标,打造集禅文化体验展示、温泉康养、商业娱乐于一体的国家级康养小镇。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总规划占地4599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912平方米,其中按照温泉养生度假区、颐养康疗社区、农林休闲体验区、森林氧吧体验区四大片区进行规划建设。一期累计已经投入约12亿元,完成新建一期产权式公寓并投入运营;二期2023年完成新建二期自住型公寓、金水台主楼、温泉区、水上乐园的升级改造;三期(2023年7月-2025年7月)完成新建高端酒店建设及康养社区的建设;再根据市场情况开发田园综合体验区和森林康养区。
据了解,我市温泉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目前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浮市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云浮市翔顺金水台温泉小镇景区、广东天露山旅游度假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云浮市悦天下生态旅游区、新兴县青山绿水温泉旅游度假区、新兴县禅域小镇景区。
如今,云浮正以水为脉、以水聚财、以水发力,做大做强水经济,走出一条水利富民的共富之路。
金水台温泉旅游度假区
“以前,西江上有许多船来往航行,爷爷就是坐这样的船去广州的……”近日,记者在郁南县都城西江水文化主题公园,看见一位老爷爷正站在一艘红星船模型前,对其孙子讲起西江水运故事。
“西江水文化主题公园是我市率先建立的首个西江水文化主题公园,彰显西江沿岸深厚的水文化底蕴,是西江水文化的一个体验点。”同行的市水务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云浮河网密布、水系发达。除了西江干流外,还有散布着罗定江(南江)、新兴江等大小河流94条。正是这些分散而发达的水系,孕育了灿烂而丰富的云浮“水文化”。
云浮文明史,就是一部云浮人与水相亲、相和、相生的历史。近年来,我市围绕水文化建设,通过广泛调查收集、挖掘整理水文化资源,续水脉、传文脉,着力书写传承云浮特色“水文化”,绽放出鲜活灵动的云浮水韵形象。
鸟瞰西江金鱼沙
依水而生 传奇典故魅力四射
云浮,濒临西江,依山傍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围绕这条江流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龙母信仰就是其中一个具有云浮特色的地域文化现象。
在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历史上称“程溪”。早在先秦时,便有一温氏奇女子诞生于程溪水口。后来这个温氏奇女子在西江边拾得一巨卵,并孵化养育成五龙,被时人尊为“龙母”,龙母传说由此诞生。据传龙母乐善好施,带领五龙子修堤筑坝、疏浚河道,开辟一方乐土,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仙逝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这是有史以来最早奉祀龙母的庙宇——降水村流传千古的程溪祖庙,风靡岭南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亦由此而来。
六都鱼花节
无独有偶,在都杨镇上游的云安区六都镇,每年农历四月二十都会举行盛大的鱼花节。鱼花节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最初是该镇莲塘村鱼苗场主庆祝丰收的聚会日子,逐渐约定四月二十为庞(塘)公诞,历经200多年后演变成今天的“鱼花节”。如今,这一民间庆典已成为云安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更有“一泉润三县”的神奇故事引人注目。相传云安区白石镇石底村是粤西有名的“苦旱之地”,很久以前,观音菩萨途经三罗(罗定、郁南和云浮)地界,得知白石石底村遭遇百年罕见暴旱,村民结伴向天祈雨时,观音菩萨大发慈悲,拿柳枝向山脚连拂三下,顿时山脚下涌出汩汩清泉,分罗定、西宁(郁南)和东安(云浮)三县方向奔流。为感谢观音施恩,三县村民世世代代和谐共处,共享甘泉,后人把涌泉名曰“和谐泉”。
据记载,清朝初期,因水利需要,三县村民砌水渠将泉水分为罗定、西宁(郁南)和东安(云浮)三个出口。该水渠是迄今为止较为罕见的共享分水设施,泉水流域总长超过10公里,灌溉农田总面积近2千亩,受益人口2万多人。1951年和1954年经三县代表两次友好协商后修改过出水口,300多年来,三县群众在饮水用水方面没有发生较大争执,体现了天人合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和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精神。
依水而兴 南江文化异彩纷呈
淼淼南江水,悠悠古韵风。
南江,西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信宜、高州、阳春三市的分界岭鸡笼顶,流经信宜市、罗定市、郁南县,最后在郁南县南江口镇注入西江,全长200多公里,是沟通粤桂两省的重要通道,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运输、文化交流及贸易货源供给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以民间艺术和风俗民情为亮点的独特本土文化形态——南江文化。
南江口
近日,记者走进郁南县连滩镇的南江传统文化特色小镇兰寨村,随处可见南江文化遗韵。目前,村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座,清末古建筑30座。建筑群的灰塑艺术最具南江文化特色,浮雕、镂雕出神入化、题材丰富、造形灵动。这些融绘画、书法、雕塑、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古建筑群,经历过悠长岁月的洗礼,至今闪耀出迷人的风采。
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光二大屋,人丁最旺的时候曾经居住过700多人。这里有晒场、厅堂、仓库和起居房屋,即便关起门来几个月,大屋内的人也可以自给自足,被称为乱世中的“诺亚方舟”,是国内绝无仅有的集防火、防盗、防洪功能于一身的大围屋。
新兴大江合河水库
大湾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大湾镇五星村,规模大、保存完好、粤西特色明显,其建筑材料考究,木雕、浮雕、灰雕、灰塑、壁画、壁书和脊饰等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粤西地区的建筑师和建筑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更有磨刀山古人类遗址、南江文化“活化石”禾楼舞、连滩山歌、张公庙会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传承着南江流域的人文历史,而且见证着南江沿岸曾经繁荣的盛况。
依水而名 乡村旅游焕发生机
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
在罗定市罗平镇双莲村,有一座长达5200米的人工渡槽——有着“南国红旗渠”美誉的长岗坡渡槽。不论节假日,还是平时,这里总有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游览。
“这只是我市利用水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有声有色的水文化让当地村民拥有了幸福生活。”同行的市水务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紧紧依托渡槽、水库、码头等水资源禀赋,不断在弘扬水文化、做活水文章上下功夫,有效拉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美丽的长岗坡渡槽
在双莲村,当地借助长岗坡渡槽、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这两张“红色名片”效应,打造“中国长岗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为推动美丽乡村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目前已建成长虹广场、悠闲绿道、观光平台、登山栈道等旅游基础设施一批,民宿、农家乐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产业纷纷兴起,当地村民日子越来越红火。
“既可体验到田园的风光,又能了解长岗坡历史文化,心境也开朗很多。”正在游玩的一名游客告诉记者,自去年该精品线路获得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网络活动“票王”后,越来越多的游客驱车前往领略长岗坡渡槽的风采。
如今,乡村旅游成了当下市民休闲游玩的“新宠”,像长岗坡渡槽这样的水文化基地为全市描绘出一幅以农兴旅、以旅富农、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魅力乡村画卷。
依水而美 水韵乡情浸润心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拓展水情教育载体,积极创建水情教育学习实践基地,爱水节水护水亲水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认知。
长岗坡渡槽于2021年1月入选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我市通过日常参观学习,与机关、学校、企业结对共建等形式,引导游客学习党史知识,铭记初心使命,认知水情,了解水利,增强水安全、水忧患、水道德意识。同时,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在基地内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展示水利发展成果。此外,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和连环画《中国长岗坡》,拍摄制作《长岗坡纪事》《永远的长岗坡》《人工天河长岗坡》等专题片和红色微电影《根》,创作大型现代粤剧《长岗坡》,推动水情教育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再出发,不负先辈、不负人民。
无独有偶,新兴县大江镇合河水库示范教育基地于2021年5月正式启用。该基地分为“启航大江”合河水库精神展示馆、户外拓展体验带两大功能区。精神展示馆通过“赤诚衷心、坚定信念、激扬斗志、不负人民”四个篇章展示当年开山筑坝的老物件,全面介绍了合河水库建设的时代背景、建设情况及重要作用,为参观者营造“可视化”的水库记忆,并在展示馆二楼建有可容纳80多人的集远程教育、新媒体和情景模拟教室的党员教育培训室。
为普及水情教育,合河水库示范教育基地设置以“打卡+徒步”的形式,吸引参与者“走悟”合河水库修建史。在展示馆旁边开设合河水库建设体验教育基地,巧用大板车、锄头、铁锹、泥沙等农用工具和材料,模拟当年水库修建的劳作场景,设置“挖土方、担土方、运土方、压土方”的学习打卡点4个,让参与者前来“解锁”体验新技能,增强水库精神教育互动体验。示范基地还设置重温合河水库徒步体验路线,以穿越式的体验活动,让参与者重温合河水库建设的艰辛历程,不断汲取奋斗之力。
“徒步体验路上的一花一草,无声见证了水库修建者千难万险铸铁坝的开拓精神,同时也记载了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水库情怀,每走一步都是思想的洗礼。”正在参观该基地的刘姓游客告诉记者,重视水文化思路,传承水系文脉,再现生态文明,不断拓展传承水资源文化的云浮,相信未来会向世人呈现一个更加水清岸绿、文化灿烂、经济发达、环境优雅、古今相融、特色鲜明的形象。
杨柳岸,晓风送皓月;西江边,朝晖伴渔歌。
云安区都杨镇湾边村,西江碧道一处美丽节点。一百多公里的西江云浮段,湾边村尽得“风流”。
在这里,坐拥观察西江的极佳视角,“银龙”在这里轻轻地摆动了一下身姿,留下一个温柔的港湾;舞步旋回,明珠遗落,金鱼沙岛千万年点缀江景。
在这里,品悠悠江水、享习习江风,可一洗尘世喧嚣烦恼;远眺沙洲绿树,江上“千帆”穿梭,肇云西江大桥飞架南北,可堪入镜入画……
云浮,因水而生、依水而兴。近年来,云浮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做好云浮“水文章”,大力推进以西江生态经济走廊为主干,南江、新兴江、南山河相贯通的“一廊三带”建设,将全市河道打造成为水脉、文脉、人脉、地脉“多脉共续”的生态格局,展现自然生态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全力打造高颜值生态的“西江明珠”,统筹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水安全,在“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中不断擦亮云浮“水名片”。
黄金水道 西江水名片尽泛金
在湾边村,人们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西江河道上,数千吨级的货船一艘接着一艘,“百舸争流”蔚为壮观,繁忙的水上交通是发达“水经济”的生动侧影。溯江而上,广云物流港、云浮新港、南江口港,船来船往、货柜如山、吊机腾挪,一年有接近千万吨的货物流转云浮与世界。再细心一点,临近西江的云浮绿色矿山、绿色建材产业通过西江黄金水道,和规模庞大的粤港澳大湾区建筑市场紧密连接。
繁忙的云浮新港
古代的云浮地区,经历了一个由“水”到“山”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云浮人努力建设一座“山城”。进入新时代,我们又从“山”到“水”,让山水“互动”,打造西江生态经济走廊,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生态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绿色发展之美交相辉映。现在,依托西江黄金水道,云浮市“三大抓手”之一——资源经济已经“惊艳”破局,未来,随之而来的水上运输也将再上一个量级。
西江云浮段,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以上,云浮数十万人饮用西江水,全省有数千万人依赖西江水。郁南县建城镇地心村,未来这里将出现一个“超级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从粤西地区未来发展的全局高度谋划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广东省目前投资额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调水工程,该工程建成后,优质的西江水将通过477公里的输水线路输送至粤西,满足云浮、湛江、茂名、阳江四市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为1800多万人口再添供水保障。粤西沿海地区也能喝上、用上来自云浮的西江水,同时也将有力助推云浮的高质量发展。
西江水,是云浮的“六张名片”之一,是云浮宝贵的资源,也是全省、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维护好、利用好西江水,我们责无旁贷。近年来,云浮市水务等部门,加快推进西江干流治理工程(云浮段)建设、纵深推行河长制、扎实推进中小河流域治理、认真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执法监管,不断提升这张名片的安全度、美丽度和“含金量”。
秀水长青 河湖添彩发展路
薄薄的雾气在湖面上蒸腾,湖山绿树倒映,美不胜收。罗定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是近年云浮市增添的一张“国家级名片”。湿地公园旁有座海拔410米的云桂山,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湿地公园的全貌,碧湖如镜,林涛声声,景色绝美。每逢夏秋雨后,经常出现云海,极目四望,苍山湖面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云桂山观湖、金银湖云海已成为云浮市知名观景“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勤劳勇敢的云浮人战干旱、修水渠、建水库,为我们留下了一颗颗璀璨的水利“明珠”。金银河水库,既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更是罗定人民生产生活的“命根子”——结合“南国红旗渠”美誉的长岗坡渡槽,这里是数十万罗定人的“水缸子”。合河水库、共成水库、东风水库等各型大小水库,至今是云浮市重要的灌溉水源、饮用水源;引泗、引涟、引太灌溉工程,白石渠,朝阳渠,持续为生产生活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输水“解渴”,有些还成为“网红”打卡点,“水景观”越来越受人们青睐。近年来,云浮市水务部门大力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区改造,让这些“明珠”持续熠熠生辉。
碧道建设,让“水美云浮”越发真切。目前,全市完成碧道建设167公里,其中2021年完成137公里。集成河碧道、罗定江罗城碧道、罗旁碧道、高村碧道、凤凰山湿地公园等,已经成为群众赏景、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市区南山河亲水平台
秀水长青 河湖添彩发展路
群山环抱下的市区蟠龙天湖,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倒映在湖面上,都市“会客厅”如斯美丽;南山河亲水平台,可休憩、可赏景、可玩水,是市民“身边”的水景;新兴的越王湖,郁南的西宁湖、吉祖湖、九星湖,城中之水,让城市充满了灵气和活力,也是城市中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近年来,云浮市将全市河道打造成水脉、文脉、人脉、地脉等“多脉共续”,以及碧道、绿道、古驿道“多道共建”的“生态安全之河”“城市活力之河”,充分体现“城中有山、山水相映、江河安澜、秀水长青”的云浮岭南水乡风貌。西江以及南江、新兴江、南山河这“一廊三带”建设,碧水润山城,共衬美丽家园,打造了一张张美丽的名片。
罗定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
乡村振兴,也少不了“水”的支撑。近年来,云浮市水务部门通过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持续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农村河湖管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强水利水务人才技术支持、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面落实水利移民政策等措施,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强化乡村振兴水利水务保障。
美丽乡村,少不了安全水、放心水。2021年,云浮市在全省山区中率先探索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聚力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努力让山区群众喝上“放心水”。云浮市克服了地形复杂、点多面广等难题,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偏远山区也用上了和城市一样安全、稳定的自来水。2021年,全市完成新增集中供水人口24.98万。
高村碧道
在数十年的水利建设中,水库移民为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没有忘记他们的牺牲,在乡村振兴中,我们加大扶持力度,新兴县太平镇河村、云安区白石镇西圳新村等水库移民村也正焕发美丽乡村新貌。目前,云浮市全面完成2021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到人资金的精准发放工作,共发放扶持资金1732.26万元,受益移民28871人;共完成143个水库移民基础设施项目,支付项目建设补助资金4707.1万元。
大好河山,一地风貌,离不开秀美山水的滋润。云浮,因云而名,云因山而美,山因水而灵。立足新时代、直面新征程,“水”这一篇“文章”,在云浮高质量发展的前进路上,分量必将越来越重,也必将打造出越来越多的亮丽名片。
来源:云浮日报
记者:何玮珊、许舒婷、梁湛华、梁耀天、罗强、游思明、林瑞荣
责编:黄韦斐然
编审:黄泳文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