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话七夕
邓与童
“庆人间七夕佳令”,今日又逢一年一度七夕佳节。从古至今,七夕节传承着中国人的美好情感和精神气质。古人对于七夕十分重视,并留下许许多多的诗词,或是憧憬爱情,或是享受生活,抑或是忧绪惆怅。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在民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引蛛丝,焚麝香,妇女们院中乞巧,诗人卧倒梧桐影,描绘了一幅安闲舒适的情景;“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今夜的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织,天上众仙女也纷纷忌妒,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佳节的翘首以盼;“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讽刺了经历沧桑巨变后,本应深怀黍离之悲的人们在新秋七夕竟依旧狂欢,说尽了诗人的深沉悲痛之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久别的情侣终于得以重逢,这美好珍贵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万遍的庸俗相会,歌颂了坚贞诚挚而理想的爱情。
古时的乞巧节又被称为“女儿节”,女子站在庭院中或是用帕巾蒙面,焚香膜拜;或是对月穿针,祈求织女赐以巧技;或是抓一把蜘蛛,放在盒子里看蜘蛛是否结网;或是摆设香案,盛陈瓜果等。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里,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而清代《月曼清游图》中,有一幅名为《桐荫乞巧》的画,描绘的正是京中“七夕”风俗:七夕之夜,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
不同地区的乞巧节风俗也各具特色,如七月初七的七娘会,在广东称为“拜七姐”,靓女们会向七姐“乞巧”,祈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七夕香桥会是流传在江苏宜兴一带的习俗,人们会祭祀双星、祈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双星已经走过香桥,浪漫相会。
时至今日,移风易俗,不少传统习俗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七夕节期间,各大网站纷纷刷屏秀恩爱,商家从中挖掘到商业价值,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进行美化宣传利用,网络玫瑰铺天盖地、孤寡青蛙和不孤布谷鸟的爆火,使得七夕节失去了原有的深厚历史底蕴。
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习俗各有千秋,但亘古不变的是七夕节回归传统的一份热忱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年年有七夕,年年鹊桥会,不管怎样,对美好爱情的执著和盼望是人之所向,心之所系,也祝愿世间有情人都能如愿以偿。
来源:云浮日报
编辑:黄韦斐然
责编:黄泳文
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