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
书籍推荐
书名:《哈姆莱特》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英]
译者:朱生豪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简介:《哈姆莱特》讲述了丹麦年轻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杀死叔父,并最终在宫廷决战中中
作品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优、缺点以及他们的迷惘、矛盾、痛苦的精神面貌,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反映了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哈姆莱特》与《麦克白》《李尔王》和《奥瑟罗》并称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推荐理由
西方悲剧作为一种戏剧形式起源于古希腊,而古希腊悲剧的发展与成熟是深受古希腊命运观影响的,即所谓命运悲剧,其悲剧性的根源来自于人对于命运的无力与抗争。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哈姆雷特》
哈姆莱特是“悲剧式”英雄,他本来单纯乐观,长大后继承他父亲的大业,将成为丹麦英明威武的国王,但世事难料,他的父亲被叔父害死、母亲嫁给仇人、面临爱情无法承诺、想要复仇却孤立无援……
哈姆莱特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人格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他既勇敢又懦弱,在他人提出的挑战时,在他跟随他父亲的灵魂走时,在刺死那个官员时,他是勇敢的;对于复仇时,对于他对自己母亲的爱恨交织时,他是犹豫的,懦弱的。
他内心充满矛盾,痛苦且犹豫,生存或是毁灭,这两个问题困扰着他。他想复仇,但复仇后,这一切丑恶真的就会因此消散吗?
哈姆莱特复仇心切却一再拖延,这样一来,莎士比亚把一个复仇剧深化为性格悲剧、心理悲剧,并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哈姆莱特、莱阿提斯和福丁
不幸的是,哈姆莱特在质问母亲的真相时误杀了恋人奥菲丽雅的父亲,并不得不接受与恋人兄长莱阿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莱特的母亲因误喝叔父为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而死去,哈姆莱特和莱阿提斯也都中了毒剑。在故事的最后,哈姆莱特成功杀死叔父复了仇,但代价是失去亲情和爱情。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让这部戏剧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对金钱、权利的欲望。
但比起复仇这一主题,美好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的冲突,或许是一个更普遍、更能触动个人亲切感受的主题。这几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谁都有自己美好的青春的梦想,可是往往经不起现实的碰撞,破灭了;这幻灭感,这梦醒后的失落感,几乎是每个人在他的人生阶段所曾经经历过的或大或小的个人悲剧。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知道你眼中的哈姆莱特是怎样的?
阅读延伸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英国戏剧家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鲁迅称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剧作家。
英国人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莎士比亚戏剧节”,因为那一天是他的生日。
来源:云浮发布
责编:孙阳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