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以“4321”工程提质拓面,聚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提升发展能级,这是我市全局性谋划、前瞻性布局,打造新引擎、塑造新优势的战略之举。
启动“四大引擎”加速迅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构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基地这“四大引擎”的启动,是云浮补短固长、积势蓄能的关键所在,要立足云浮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坚持补齐短板与做强长板一起抓,奋力蹚出破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难题的“云浮路径”。新型城镇化是云浮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板,要整体布局推动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环境卫生、人才队伍等功能建设,探索建立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合理配置机制;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是云浮最大的资源禀赋、最深厚的发展底色,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之路,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构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既是民生短板、又是民生所向,要着力构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紧盯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短板弱项,建立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医防联动工作机制、预防与救治工作机制,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基地是中央要求、湾区所需、云浮所能,要着力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基地,深化实施南药种植“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和“1+2+10”南药产业园建设工程,加快形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我们要紧紧扭住“四大引擎”不放松,借机而行,乘势而上,不断提升云浮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推动“三大行动”齐步快走。中心城区辐射力、带动力不足,县城集聚度不够,圩镇纽带功能不强,是云浮区域内部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我们要全面实施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县城“四提”补短板、“美丽圩镇”创建等“三大行动”,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优化构建“区域协同、梯次发展”的城乡空间布局,大力提升城区首位度、圩镇集聚度、乡村美丽度。实施“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行动,要对接“七大特色产业集群”,布局推动“一江四组团”建设,全力实施 “四城联创”、“四园”建设;实施“县城‘四提’补短板”行动,要以县城为龙头,聚焦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促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加快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推动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加快实施“美丽圩镇”创建行动,要以圩镇为重点为纽带,带动广大乡村发展。
统筹“两个方面”比翼双飞。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两个方面”,是省委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建设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要紧扣这“两个方面”,坚守“一区”功能定位,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走在前列。要聚焦使命担当坚守“美丽风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定扛起筑牢北部生态屏障的使命责任;同时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美丽经济”,坚持生态赋能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推进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要优化点上开发创建“美丽布局”,推动产业向重大发展平台和开发区点状集聚、集约发展,完善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引导主导产业入园集约发展,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开发强度。
念好“一篇文章”踏浪高歌。云浮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水是云浮最具特色的重要资源。要做好做足“水”这“一篇文章”,推进“流域治理”向“流域发展”转变,统筹抓好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水经济,全域打造“水美城市”。要推进“一廊三带”建设,以西江生态经济走廊为主干,罗定江、新兴江、南山河三个碧道为支撑,形成“一廊三带”的整体格局,与“七大特色产业集群”、重大交通设施、港口码头、文旅景观、民生工程等相衔接,扎实创建西江生态经济走廊。要贯彻“流域发展”理念,结合水道、绿地、古驿道等,融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等多样化要素,将全市河道打造成为“生态安全之河”、“城市活力之河”、“文脉博览之河”,充分展现云浮岭南水乡风貌。要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布局发展,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东融西联”的纽带作用,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铁转水”,全面带动先进制造业、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发展,着力打造形成“千亿级”临港经济带。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勇向前。全市上下要抓牢抓实“4321”工程,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全省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谱写云浮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云浮日报
评论员:云宝平
责编:孙阳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