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五。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屋子时,正在厨房张罗的陈伯心情也随之变得阳光起来。
吃过早饭,陈伯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屋后面的小山坡查看蜜蜂产蜜情况,这是他的精神寄托,更是他老来的“甜蜜事业”。
在半山坡上,50多个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成群结队的蜜蜂在山野和蜂箱之间来回不停地忙碌着,“嗡嗡”声不绝于耳。只见陈伯利索地拿起蜂箱盖,顿时,成群的蜜蜂一下子从蜂箱飞出来围着他飞舞起来,陈伯自如地拿起蜂脾仔细查看蜜蜂的酿蜜情况。
这里,是云安区高村镇司马村委辖下的一个深山小村。小村庄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高,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眼下,春光明媚,田里的油菜花、山上的李花、桃花开得正艳,给蜜蜂采蜜提供了丰富的蜜源。
已到古稀之年的陈伯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敏捷,身体健朗。早些年在村里以种植沙糖桔为主,后来沙糖桔患黄龙病后,他便把经营10多年的沙糖桔场弃置了,转型学习养蜂。通过不断学习摸索总结,从最初的几箱发展到如今的50多箱,他老来的“甜蜜事业”渐成气候。
据陈伯介绍,养蜂虽“甜蜜”,却是个苦活儿。经常天刚亮就起床,忙到天黑也不稀奇。而且,养蜂业也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养蜂人最怕阴雨绵绵,如果下雨,不仅蜜蜂不能外出采蜜,雨滴还会将花中的花粉打落,采不出蜂蜜。同时,养蜂也是个技术活儿,蜂场怎么建、怎么防病、啥时最适合取蜜,都大有讲究。
“看,这只身子比较长的就是蜂王,一天能产2000多个卵子。”顺着陈伯手指向的位置,记者看到一只蜜蜂的身子比其他蜂长一点,而且屁股后面还拖着一个白色的卵子。“每群蜂只有一个蜂王,蜂王不采蜜,只负责繁殖。蜂王产子后20多天,蜜蜂就能飞出来。采蜜的蜜蜂寿命只有20天,这批蜜蜂死后,下一批蜜蜂接上来。”陈伯说,蜜蜂很娇贵,得用心伺候,查箱、采蜜、蜂箱消毒等都是复杂的工作。
“常吃蜂蜜可以预防高血压、增强免疫力、保肝、养胃……”说起蜂蜜的好处,陈伯如数家珍。“如今,追求天然蜂蜜的人越来越多,我家蜂场出产的蜂蜜很受亲朋好友青睐。”陈伯笑着说。
时近中午,陈伯仍未检查完那50多箱蜜蜂。不知何时起,他手机响起一首贺年歌曲,在山间弥漫开去。“祝福你,在每一天里,永远多彩多姿,心坎中,聚满百般好,长存百般美……”陈伯一边忙活儿,一边跟着哼唱起来。
来源:云浮日报
记者:陈树清
责编:胡焕红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