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莹老师,云浮技师学院团委书记,“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一位为孩子擦亮星星的爱心志愿者。团委书记的事务很多,但是无论有多忙,刘莹莹都会在每周星期一抽出时间,和学院“阳光助残”的志愿者们一起到云浮市特殊学校开展活动,这项活动我院已经坚持开展了11年,十一年如一日的活动温暖人心,十一年坚守,只为打开孩子的一片晴空,这是新青年一代的最美模样,也是对坚守初心的最好阐释。
刘莹莹说,“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带领“阳光助残”的志愿者们一同去特殊学校,一路上我的心情又激动又紧张,我们来到学校的操场,见到了一群失聪儿童,我们通过手语与小朋友们做了许多游戏,在与他们接触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流露出因为自己的身体残疾而产生自卑或者痛苦,在他们眼里流露的是对生活的向往,是对未来的希望。这次活动真的让我受益颇深,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个特殊的群体,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为他们打开一片天空,让这群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我希望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坚持做下去。”
为能更好地开展“阳光助残活动”,刘莹莹多次组织志愿者进行专项培训,针对助残活动的各种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志愿者学习简单的手语、懂得如何与特殊儿童沟通,学习如何有效地保护特殊儿童的隐私,并通过盲人过障等角色体验拓展活动,让志愿者切身体会残疾儿童的困难,在活动和生活中给予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云浮技师学院志愿者服务队“阳光助残”项目是与云浮市特殊教育学校对接的公益活动,从2010年起,志愿者定期到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表演节目、趣味活动、清洁卫生等活动。2017年,在刘莹莹的推动下,志愿者服务队进一步深化“阳光助残活动”,每周利用星期一下午的时间到市特殊学校开展跆拳道、手工、美术、舞蹈等教学项目,共计二百多次,近3000人次志愿者参加活动。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但目前云浮的特殊教育资源少、影响力小。普通学校应该和特殊教育学校共担责任、共享资源、相互支撑。我们青年志愿者要关爱弱势群体、守护成长。”刘莹莹如是说。每次来到市特殊学校,刘莹莹就和志愿者们一起开展活动,一穿上“红马甲”,她就化身多才多艺的小姐姐,带领孩子们舞蹈、画画、游戏。活动中,她的眼中流露出慈爱的目光,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着母爱的光辉。爱心,让失去听觉或者心智障碍的孩子看到了春的希望。校园里,操场上,讲台上的“红马甲”把温暖送到孩子们的心间,温暖了整所学校。
每次在活动结束后,刘莹莹都会在车上和志愿者们一起总结,她会让志愿者们小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说说从手工、体育、艺术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同时反思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助力特殊儿童成长,树立自信,发挥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力。作为一名老师,一位志愿工作者,刘莹莹希望“阳光助残”项目不仅是云技师志愿者服务队对特殊学校的帮助,更能使云浮技师学院的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习特殊儿童自强拼搏的精神,将学生专业特长与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十一年的坚守,让云浮技师学院志愿者服务队不断成长,也成为云浮市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年的坚守,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的精神传遍校园,赢得师生乃至社会的关注和认同。2021年9月,云浮技师学院“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被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刘莹莹老师获评为最美志愿者。
一颗金子般的心,可以感染千万人;一份始终如一的初心,可以看到一名教师的最美品质。初心是什么?是“润物细无声"的那份奉献,还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份纯真?每个人对于初心的理解,往往带着对于自己职责使命的理解。对于刘莹莹来说,她的初心或许就是“坚持公益、共享爱,让特殊儿童多一些美好”。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刘莹莹老师和她的“阳光助残”志愿者们将会继续扎实开展关爱行动,为少年儿童办实事,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和资源链接优势,凝聚多方社会力量,切实帮助特殊儿童解决实际困难,着力满足特殊儿童物质文化需求、增强精神力量,助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来源:云浮技师学院
责编:黄泳文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