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长岗坡》纪实文学和连环画的问世,长岗坡渡槽越来越为世人所熟知,“为民、担当、实干”的长岗坡精神也越来越感染和鼓舞着越来越多的人。
对于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来说,读懂、欣赏长岗坡渡槽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解读、诠释长岗坡精神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至于文艺家们,他们更会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别致地诠释着不一样的长岗坡渡槽。
可是啊,对于一个只有5岁的小女孩,对于一个只有幼儿园大班水平的小姑娘,地域的概念、数量的概念、名称的概念要掌握、熟记不容易,要记住诗歌、文字内容真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你要向她解读滋养了罗定大地,向她解读长岗坡精神。
上周末,《中国长岗坡》主创团队走进罗定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编谭政勋先生带来一节生动的专题党课——“《中国长岗坡》书里书外的故事”,来听的人很多,讲述者精彩、生动,听者陶醉、动容、动情,现场掌声阵阵。
作为现场最小的听众,我们家的小姑娘坐着专心听讲,估计这是她第一次上过这么长的课吧。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在她的眼睛里,或许只有在台上主持的爸爸,以及在台上主讲的谭爷爷,至于长岗坡,可能只有从图片和阵阵的掌声中获得了一知半解而已。
非常巧合的是,这个周末,幼儿园里布置了以“歌颂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的 “我是小小播音员”活动,作为《中国长岗坡》副主编之一,我更想让女儿“女承父业”讲好长岗坡的故事,宣传家乡罗定的伟大水利工程。
优美的文字、煽情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这些对大人来说是小菜一碟,我也信心满满地为她写好了讲稿,准备让她“大展身手”。骨感的现实很快教育了我,原来,我是习惯了自己的风格,习惯了写书时的笔调,习惯了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写出来的内容对于一个没有认得几个字的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无异于“听天书”。
冷静过后,修改、取舍,选择一个适合小孩子的角度,讲得有点简单,有点童趣,有点顺口,很快题目就变成了《这是一条神奇的渡槽》。
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对于长岗坡的位置、长岗坡渡槽的长度,她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总是记不住,对于稿子里的“甘甜的乳汁滋养着罗定大地”也是很模糊的认知,她更不能理解李伯宁部长的那首诗歌。父女俩、母女俩轮番上阵,死记硬背、反复读背,好不容易学会了前半句却又开始忘却了下半句,好不容易记住了一个词,却又忘记了刚刚才学的另一个词。父女俩、母女俩都在挣扎着,折磨着,拼命着,好不狼狈,好不艰辛。女儿很委屈,父母很着急,那种内卷的心情难以复表。
怎么办?继续赶鸭子上架?还是举手投降?
“还是带她到现场再看一看吧!”我们夫妻俩都异口同声地说。
傍晚时分,趁最后一抹夕阳还在留恋大地的时候,我们终于赶到了渡槽。眼前的美景让大家都放松了心情,此刻的实景也让女儿把笑容写满 了小脸蛋。“它有5200米长”,渡槽下,我和她夸张地伸长了手臂;“甘甜的乳汁滋养着罗定大地”,她看着奔涌的流水情不自禁地说了出来;“现在,它也变成了美丽的风景点,很多人来这里参观、拍照”,她看着还恋恋不舍的游人脱口而出;最拗口的是诗歌,我们和她在长岗坡纪念馆广场里找到李部长的四句诗,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来读、认;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前,她认真地记住了“长岗坡渡槽”几个字。
最后一丝光线昏暗下来,奇妙的是没有了太多的机械反复,大家都觉得神清气爽,女儿也恢复了淘气调皮,跑着跳着,轻松地嘣出那些陌生的词语和句子,虽然还是有遗漏,虽然还是欠缺流畅,可是,她只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啊。有所获,有所变,有所得,足矣!
我想,对于长岗坡渡槽,对于这个水利史上的人工奇迹,她这一天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刻,更加的难忘吧。
此时的我,更体会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诚不我欺!没有这种现场的实景,怎会有浸润式的学习场景和良好的效果呢。现在中小学里都提倡的研学活动,我想应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吧!
回来的路上,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思考了很多很多,我们的课堂里总是“一厢情愿”,我们的课堂里以“教师为中心”,真的需要作出改变;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庆幸能够带着自己的孩子身临其境,体验着、认识着,孩子真的也是父母成长的一个对照。
(罗定市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严靖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