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锐勤
暑假,外甥去兼职送外卖,暴晒在太阳底下,穿梭于楼宇之间,为的是体验“吃苦”,理解父母赚钱养家的不易,这令我想起自己那些年的吃苦经历。
小学二年级开始,寒暑假就被外公叫去自营农资店帮卖化肥和农药。外公很勤劳,我也跟着早出晚归,遇到播种高峰会忙得脚不着地。然而,卖东西不费脑力,农人来去匆匆也没交流,虽忙碌却无聊,因此虽持续8年,记住的场景却寥寥无几。
从初中到高中,逢收稻谷季节要跟着妈妈和姐姐去收割,常常是午后戴顶大草帽就出发。妈妈割得快,中间很少休息,我虽汗流浃背,看着妈妈辛劳的背影不敢也不忍偷懒,一直割到天黑,有时需连割两天。回来晒稻谷,在晒得滚烫的外埕上不停地翻谷子,坐在角落里时不时驱赶来吃稻谷的鸟儿,仿佛在守护一堆金银财宝。遇到下雨还要不顾蒸发的暑气拼命抢收,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就晒成黑炭。
大学时痴迷穷游,一年长假旅行两三次,主动“吃苦”。那年暑假从广州坐22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硬座到南京,路上几乎没合眼;在西湖从日出徒步到日落,走到脚都麻木了;中午常吃几个面包配温水,然后躺在景区凳子上休息;晚上到下一个城市,为省住宿费就坐半夜的火车。半个月走的路比一年走的路还多,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然而美景不断,触及灵魂,人总是神采奕奕,不觉心苦。
如果说工作以前的苦大多是身体上的,那工作之后的苦更多是精神上的,最苦的应是博士论文写作阶段。那时事业刚好陷入低谷,原定3个月的论文写作,各种阴差阳错纷至沓来,为顺利毕业,只好没日没夜地修改,一遍又一遍的完善,一次次配合学校要求,活生生拖至一年半,时间足足翻5倍。450天如一日的坚持,好几次要崩溃,不断告诫自己要冷静、要平和,才硬撑到答辩。
回头看这些吃苦的经历,农资店帮忙没必要,最多做一个暑假就够了,后面必要时外公雇人即可。收稻谷是必要的责任,父母做了榜样,自己也要为一家人的温饱贡献点滴力量。长假旅行是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美妙体味,既锻炼意志又增长见识,是心甘情愿的有意义的吃苦。完成博士论文是人生要经历的蜕变,再苦再累也只能一个人坚强扛起,扛过后就会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见,吃苦无论身体性还是精神性,也分主动与被动、必要与不必要、有效与无效、有意义与无意义。诗人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人生漫长,苦难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阶段性袭来,吃苦不是目的,只有对“吃苦”做好合理评估与深入反思,才能将汗水与脚印转化为心灵的成长与前进的阶梯。
来源:云浮日报
编辑:严靖
责编:黄泳文
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