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社交媒体发达,能看到很多人内心的恐惧。
比如,打开一个体检报告有多少前戏?五花八门。
有人要到群里发红包,求祝福;
有人发朋友圈,求保佑;
有人发微博啰嗦半天,但体检报告放了好几天,还是没勇气打开;
有人感慨,以前到庙里只拜财神,现在必拜药神……
15、6岁的时候,体检在意的是身高、体重和视力,到了30来岁,关注的是心脑血管、肝胆胰、血糖血压血脂、最害怕的各种肿瘤…..身高体重视力,好像根本没有检查的必要。
还有很多人,压根不体检,2018年,参加体检的人数创了新高,达到了37.3%。
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人不体检,其中的大多数不是没有那个钱,是害怕被体检报告支配的恐惧。
不体检=不知情=不恐惧,凑乎活着吧。
02
不敢体检,是因为我们大概能猜到自己的身体有多差劲。
动不动的996,没完没了的应酬,为了一个单子使劲拼酒,好容易有点休息时间,基本都是窝着刷手机,吃着油糖超标的外卖,最大的运动量是是去厕所 ……
再好的身体也经不住这么造啊,这几年感觉医生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几句话:
● 作息不规律
● 运动太少
● 免疫力低下
● 饮食不健康,蔬菜水果吃得太少。
这几条放在多数人身上都没错。就是因为平常不注意,所以大家都很害怕会查出点超预期的病来,尤其是各种大病。
心脑血管病在二三十年前还属于典型的“老年病”,现在正快速蔓延到年轻人中,猝死的比例超高,超过癌症成为致命杀手。
癌症也一直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20-39岁)癌症病发率增长了近80%。如果换成数据更可怕,平均每6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确诊为癌症,这篇文章看到这儿,已经有几十个家庭正陷入绝望。
03
绝望有两类,一类关系当事者的生命,一类关系一家人的生活。
有次,猫哥陪亲戚在北京肿瘤医院检查,咱们的医院不怎么重视隐私保护,所以一边排队一边看生死无常。
有一家人从河南赶来,看衣着家境一般,诊断结果是x癌晚期,可以进一步检查看能否手术,但手术排队要到半年以后,患者儿子当即痛哭流涕,趴下给医生磕头求救,倒是患者在起初的惊愕之后决定——不治了,理由简单,“做手术也活不了几年,咱们家就三万存款,别白花了。”
一家人哭着走了,过程不过几分钟,但这家人的生活肉眼可见的转向了。
也有排面很大的人来听结果,梳着大背头,十几个人陪护,都是白衬衣加黑西裤,有人用手分开一条路,一队人无视其他正在排队的候诊者,直接找医生,排队的人提出质疑,立刻被陪同者怒视。医生有点委婉的说能否找家属,大背头气场很足,“没事,啥结果直接说,我什么场面没见过!”
结果很糟糕,医生连手术都不建议做,大背头是被陪同的人架着离开的,腿都是耷拉的,权势再大,大病面前,用处有限。
但这种案例还算好的,很多病患家属会告诉你,这种结果虽然对患者残酷,但对于患者家庭来说,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原因大家都知道:很多看起来体面富足的家庭,其实和赤贫之间只差一场病。
现在的医生很人性化,他们的治疗方案都有一个基础,就是患者家庭的经济实力,他们不会察言观色去判断,而是很直接的发问,根据钱数提供治疗方案,看着有点势利,那是因为他们看多了悲剧。
04
猫哥朋友家长辈患癌,手术费不到十万,而且医保可以报销一部分,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压力还可承受,但如果要服用好点的靶向药,算下来一年接近百万,这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药神”那么受关注,因为这不是个小群体。
所以,你看中国农村,很多老人一旦得了大病都选择不治疗,因为真的花不起那个钱。
而那些不放弃治疗的家庭,不得不辞去工作、四处借债、全国治病,但很少有大欢喜的结局。
对于中产家庭,一人得病,最后变成了人性大考。
有的家庭,在治与不治间犹豫、争吵;
有的家庭,选择有限治疗,比如他们愿意花二三十万治病,再多的话,可能就放弃了;
有的家庭,为了治病变成赤贫;
有的家庭,很乐意想些盘外招,暴露了自己人性的黑暗面。
比如时不时刷爆朋友圈的xx筹,最后却变成了卖惨筹款,文案很扎心,但这些人却丝毫不愿意为了给亲人治病而降低,最后大家发现,那些众筹治病的人,有车有房,大餐旅行样样不缺…..
前些日子,有人统计了自己朋友圈里的50个xx筹案例,结果有一条很惊人:中年人打死也不卖房!他们不会为了给谁治病而去出售自己最值钱的资产,哪怕这个人是他的爹妈儿女夫妻。
结论骇人,一场大病,能让你看到人性,如果不幸被选中…….
可能,不知情是最好的结果。
那还做什么体检?
05
其实体检还是有些好处的。
猫哥前老板有一年去韩国玩,顺道做了个高端体检,人还没回国,就先传回了噩耗,“胃部有问题,赶紧查”,结果是胃癌早期,找了京城名医,胃部切了一刀,结果不仅干掉了癌细胞,还顺带减了肥,体重从180降到120……
有些病,早治和晚治差别很大,前老板手术后一个月,希望请主刀医生吃个饭表达感谢之前,人家也没客气,说“你找个好馆子,带瓶好酒”,当晚,俩人分了一瓶酒,如果不是前老板亲述,我肯定不信有这回事,其实他也是不敢的,但是医生说,“没事,我说你行就行。”
德国卫生部统计过,一个世纪来,仅依靠体检这一项德国人平均寿命多了25年。而2008年的时候,我们卫生部负责人也做过一个统计,“我国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至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其实,这个结果也挺正常,问个问题:
如果身体不适,最先去哪儿?
正确答案,应该是百度吧。
很多人就是这么处理的:百度输入症状,搜索对应的诊断结果,挑出自己最认可的,然后去药店买点药先吃着。去医院,很多时候是扛不住了才去。
所以莆田系肯在百度投放那么多费用,肯定是认真研究过转化率的。
06
不体检的恶果很多,去年,有篇文章估计很多人看过——《武汉37岁男子被查出胃癌晚期,他的朋友圈让人泪崩,面对疾病有太多话要说……》。
武汉人刘凌峰37岁,他在很早前就知道自己有胆结石和胃溃疡,医生再三提醒要定期检查,可他想着自己年轻力壮一直没太当回事,甚至去年6月初,胃镜检查结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两个孩子的爸爸,本是人生中最幸福美满的时刻,却被告知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面对死亡的惶恐和对生命的敬畏,他在朋友圈写下自己的劝诫:“大家一定要关注健康,烟酒不碰,在家吃饭,记得体检。”
一串悲剧在前,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不重视呢?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有坑。
有人在一个上市的体检机构检查一切正常,但只隔了三天,却被医院确诊为癌症,为啥体检机构检查不出来呢?
原因很多,去年有健康行业的内部人士吐槽业内黑幕,比如抽的血直接倒掉随便填个结果了事、冒用离职医生姓名、员工无证上岗等问题。
很多机构用在专业上的投入远远赶不上拉客的投入,价格也是越来越高,但体检这个事,贵还真不一定好,怎么体检,很多人是不会的,前些天猫妹写过《很多人的体检根本不对!去年一切正常,怎么今年就癌症晚期了呢?》,值得你收藏。
很多人说,写到这,你们的套路不是安利一波保险产品吗?这次还真没有,核心原因是猫哥邮箱里躺着今年的体检报告,已经一周了,还是木有打开的勇气。
昨天早晨,出门遇到邻居从超市回来,他很感慨,“混了20多年,自以为人五人六的,结果去超市,发现连猪肉都不敢敞开买!”
邻居住着过千万的房子,开着奔驰大G,但这么说肯定不是故意卖惨,成年人的苦,成年人懂,真有个万一咋办?道理都懂,能拖就拖一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