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记者走访市区部分单位及公司的食堂发现,食堂里节约粮食的氛围较浓,大家都对“节约粮食,制止浪费”非常支持。有市民认为,大家一定要有粮食危机意识,餐饮浪费是可耻的行为,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喊打的态势。
“今年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很多国家粮食短缺,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浪费粮食。”常年在单位“吃食堂”的黄先生是一事业单位职工。他告诉记者,现在单位食堂开始实施“配餐制”,即食堂师傅按每个人食量、饮食习惯不同进行个性化配餐。例如自己,每顿饭需要3两米饭及一菜一肉就可以了。同时,22个挂饭牌的同事自己组建了一个“食堂群”,每天上午10点前向食堂师傅报名吃饭;遇到胃口不好时会让师傅减少份量,从而避免浪费。在一些单位的“泔水桶”里,记者看到餐余垃圾里的米饭和干粮比较少,多数以鸡蛋壳、鸡骨鱼骨为主。在市区某建筑公司食堂,记者发现食堂的早餐实行了“简化制”。公司财务梁小姐告诉记者,过去公司食堂的早餐每天都会“剩一堆”,多数是一些粗粮或馒头类的。如今,公司要求食堂对早餐进行节约化管理,把一些需求量小的食品删除或减少供应频率;同时,限时限量供应,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早餐的采购。同时,交代师傅在烹制炒粉时按需分配,每天按实际需求炒制。“吃多少炒多少”成了现在公司食堂的习惯,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炒一大盆米粉,吃不完就倒掉。光早餐这一项,公司每月就能节约原材料采购费用1000元以上。
市民张先生认为,企事业单位及学校食堂必须成为我市预防餐饮浪费的主阵地之一,一个“泔水桶”里,承载着的不仅是餐余垃圾,也能看出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我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餐饮文明也是文明的重点领域。“省一粒粮食,就多一份保障”,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形成全社会节约粮食的氛围,并传承至下一代。
来源:云浮日报
记者:林峰
责编:孙阳
值班主编:区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