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之韵 | 细读幼安词之“栏杆”意象

2020-09-03 11:23:12 

“栏杆”这个意象在宋词中尤为常见。如周邦彦的《一落索》里的“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李清照的《点绛唇》里有“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柳永《八声甘州》里“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欧阳修的《踏莎行》里“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等一系列表忧思、愁眷的词境里,多有“栏杆”的影子。


当“栏杆”由最初的实用功能逐渐演变为实用兼具审美功能时,文人便注意到了雕工精致的栏杆。“栏杆”入词一如“小轩窗”之入词。二者均有美的表象,又能给人以具体空间的感知。


从古代词作来看,几乎涉及栏杆者,或有登高,或有远眺,或有怀古,或者思及自身。无论何者,其作者的共同点均为有忧无处排解,有愁无处诉说,有悲愤无处发泄,有心思无人理会。婉约派的“栏杆”似乎总是泪眼朦胧,思念远游人,或是拂泪惜别,如柳永的“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而豪放派的栏杆则像战鼓,要敲出内心的难酬壮志,如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辛弃疾亦是如此。


稼轩的“凭栏”情节大概从为官中期开始。先是“拍栏”。最脍炙人口的便是他任建康通判时写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词此时,稼轩“盖当南归之初,自身之前途功业如何,尚难测度;嗣后乃仍复沉滞下僚,满腹经纶,迄无所用,重至建康,登高远眺,胸中积郁乃不能不一吐为快矣”,可见,此时他长期辗转于州县,满怀壮志而无法实现。此种怀才不遇,的确教人心急。无怪乎气恼时拍遍栏杆。此时栏杆是他所凭靠之物,亦是战鼓,似要用力拍击,才能奏出心中的愤懑。这是一种知音难觅的孤单,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


再是“离栏”。拍遍栏杆仍无人会意所带来的失落之感,便带来了“离栏”。《摸鱼儿》中写道“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是他于孝宗淳熙六年所作。虽常胸怀抗金救国,光复中原的宏愿,却始终不得重用。北伐无期,岁月流逝,却仍救国无业。


他生于不幸的时代,空有文韬武略。“玉环飞燕”之流让“脉脉之情”难诉,奸佞之人使其“佳期”又误。此时他倚栏远眺,却看不到任何希望。赋闲之愁才是最苦,正如《满江红》中写道“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最后是“栏杆蒙尘”。当辛弃疾的雄心被朝廷偏安一隅的苟且所击溃,年少时期的豪气也日渐冷却。被弹劾后,一方面无法忘却抗金北伐的报国之念,一方面又企图纵情山水,借助田园之乐纾解内心苦闷。


烈士暮年,虽有壮心不已,更多的却是怅然。他在《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里写道:“待上层楼无气力,尘满栏干谁倚?就火添衣,移香傍枕,莫卷朱帘起。元宵过也,春寒犹自如此。”词间尽是自我劝慰的沧桑。


稼轩于此词间惫懒消极的心态溢于言表。蒙了尘的栏杆正如蒙了尘的雄心,无人问津。他也不再想去北定中原。词读至此,令人想揾去英雄泪。


栏杆只是辛弃疾词中的一个意象,不同于南宋靡靡的雕梁画栋,他注入了自己一生的情怀和深思。栏杆这一意象也得以有了生命,似长江水,叹不尽过客匆匆。




来源:云浮日报

作者:柯艾

责编:孙阳

值班主编:区云波

热门评论
打开云浮通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三江之韵 | 书法 2020-09-03 11:10:32
三江之韵 | 细读幼安词之“栏杆”意象 2020-09-03 11:23:12
三江之韵 | 宝顶山石刻 2020-09-03 11:22:31
三江之韵 | 放鸭田野上 2020-09-03 11:22:13
人保财险云安支公司: 农房保险快速赔付 2020-09-03 11:21:42
云安惠民村镇银行: 存款保险为您保驾护航 2020-09-03 09:44:52
建行云浮市分行: 37名志愿者献血9000毫升 2020-09-03 09:44:31
遇到溺水者,你该怎么办? 2020-09-03 09:39:23
云浮市金融工作局: 下乡对接扶残助残工作 2020-09-03 09:44:06
农发行云浮市分行开展 “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 主题党日活动 2020-09-03 09:43:36
没看够!下载个云浮通呗!
云浮通 美丽云浮 共同缔造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