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2016年10月31日奉命飞抵柬埔寨筹建“中国新闻社柬埔寨分社”,至卸任退休已成历史。
历史功过,后人评说,唯有感慨,来自与主业新闻无关的“笔墨”唠叨……
经常有朋友问,我的大学专业是什么。不好意思,我从没迈进大学之门,唯一一次走进“复旦大学”的“经历”,还是1992年底学生放寒假,当年人民文学杂志社函授部借用校园一角,经韶关市南叶杂志社桂汉标老师推荐,参加全国学员面授。
丢人一辈子,是那个丢人的年代!自学抢“文凭”谋生,也是时代凄凉的嚎叫……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既赶上“饥荒”,又遇“文化大革命”,还闹“知识越多越反动”……除了“口号”,从出生到求学,学校拿不出东西可教,除了写“批判文章”,还是“斗争”,直到稀里糊涂上了高中还看不到前途,强忍4个月后,索性穿上“工作服”为革命下井“挖煤”……后来,一头扎进“文艺复兴”里,跟着别人学“疯狂”、玩心跳,得到父母和家人,以及文学老师的支持,战战兢兢“写故事”……再不忍回头提那段由辛酸和泪水洒凝的“泥巴路”。
“写故事”到“写新闻”,文学初心不改,但终究还是“业余”。偏爱“故事”,能爱恨自如,能渗透情感,与“时效”无关。偶尔,放下“主业”写“故事”,知道人就是充满情感的动物,太多的情绪要“宣泄”,太多的经历要“留下”,太多的情感要“说话”,太多的“故事”留给身后……没有精彩,唯有平平淡淡。
其实,平淡才是真。平凡的故事,由平常心,看平常人,不丢人!
总社老领导夏春平说:有情怀!
2019年12月12日的《耳顺之结》自说:余喜,上世纪1976年丙辰年竟17岁舞象之年成煤矿工,幸与“报道组”文字结缘,已亥年六十耳顺挂笔。43年笔耕执着,异为得失,自释相辩,功在他人。
是年,置身异国,倍感祖国伟大,任凭世界风云多变,中华振兴之强烈。醒身自悟,遵外事纪律,不忘初心,严格涉华之文,铭记党员海外纪律,贯于学习工作,现形于参与策划洪森出席北京峰会前夕的书面采访、“建国70周年”约稿、与中国商会携手参与“中柬建交60周年巡礼”结集出版、邀华媒赴川“客户座谈会”及第10届华文媒体论坛、助中国大使馆赴广州实施2019年“柬埔寨主流媒体短期赴华采访”项目,获通报之荣;跟踪6月22日西港重大坍楼事件真相……寨虽小,事之频,亦无漏,发稿、落地皆丰收。……善哉,已亥年之劳,皆有获,已亥年之累,心亦宽。忆地球深处煤之采,时开疆高棉拓分社之立,43年笔耕,满是艰辛泪,乐于执着犟,苦中作乐度日,明晓善在之行,德在他人之助, 耳顺满乐而告老,感恩导师,吾社之伟!
正是:孤芳中秋,金边夜景,登顶鸟瞰。满眼璀璨,灯火闪烁;无尽辉煌,千里无限。色光纵横,笛声起伏,万种风险出暗流。江湖险,赢在少年狂,何惧善恶!闲来荧屏堆码,醉当年黄金岁月中。聚知心朋友,豪饮海喝,年轻气盛,感言怒斩。憧憬青春,头破血流,粗茶淡饭笑语中。说鬼话,谎言亦冠冕,人心可防!
呜呼,累否?!
“解脱”从中国华电(香港)西港项目上开始,不一样的激情,同样的每一天……一个记者职业生涯之外的另一种生活记录,宛如从前,不精彩,却真实。
谢谢柬埔寨“柬中时报传媒集团”总经理阮志强;谢谢柬华日报社社长黄焕明,总编辑安佳;《高棉日报》代志刚、张照;《柬单网》刘鸿飞,以及太多的柬埔寨华媒朋友和奋斗在柬埔寨的同胞……感谢“中柬中记协联合主席”刘晓光,感谢柬埔寨东方联盟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涛!
铭记华电(香港)西港项目公司,难忘朝夕相处的每一位工地人!
致敬,高棉大地上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和同胞!出了国,方知祖国的强大,也知晓“渣胞”的可恶。
您保重,鞠躬再道:平安就好!
2021年8月9日 西港工地
《选自柬埔寨王国批准出版“黄耀辉:中国老记的高棉拾笔”》
(作者2001年至2016年任中国新闻社肇庆支社社长、云浮记者站站长。)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严靖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