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圩镇龙岗党建文化广场
郁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今年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抓学习、夯基础、强队伍、重引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大战大考中,交上郁南硬核答卷。
立心铸魂
筑牢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钢筋铁骨”
该县以开展大学习大培训为重要抓手,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首要内容,作为各级党委会、党组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第一内容,作为各级党校的核心课程和第一课堂,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全县各级举办政治理论培训180多场次,培训干部6000多人次,推动全县17000多名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政令在郁南畅通无阻,确保郁南各项工作始终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郁南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暨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现场
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培训与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情景模拟党课等党内活动相结合,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和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桂圩镇龙岗村、河口镇河口寨村等特色党员教育基地,制作《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短片和《桂河之春》红色舞台剧。同时,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智慧党建管理平台、远程教育、党员夜校等有效载体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该县通过创新开展“十百千万”活动(即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开展百场“比学宣教”活动、千名机关党员开展“联百村访万户”活动、万名农村党员开展“五个有我”兴村活动),有效激发全县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并以办好十大民生实事为抓手,全县着力解决了“就医难、读书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等一大批困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郁南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现场
强基提能
夯实基层党建的“四梁八柱”
围绕基层党建“攻坚突破年”,聚焦“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主题,推动全县基层党建规范提升、提质聚力。
全面落实农村各类组织向党组织报告等“四项机制”
优化组织设置。推动支部建在“三个一线”(村组、小区、合作社),打造自然村(村民小组)一级党组织50个,升格村(社区)党总支4个、党委7个;严格落实“三定一包”“四个一”措施整顿26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分类评选25个特色支部工作法,创建25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打造30个党建示范点,以示范带动全盘,推动基层党建整体提升;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三个在先”“四项机制”等制度机制,健全“小微权力”清单,推动村级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规范村级运行机制,试行自然村(村民小组)党组织以奖代补激励机制。
建强活动阵地。实现20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化便民化建设,推动党务、政务、民生等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实行“一站式办理”“一门式服务”,并延伸到自然村一级党群服务站建设;高质量完成河口镇河口寨省定“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高标准建设15个镇级党校和78个镇级党校分教点。
选优配强队伍。建强村级“头雁”队伍,规范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选优配强机关、国企、学校、“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组织书记,招聘30名优秀外出人才回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助理;在村级党组织书记、“两委”干部、返乡大学生中以“县镇编制村用”方式招聘10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畅通村级干部出路;建强党建工作队伍,实现全县177条行政村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全覆盖。
精准管理党员。率先建成县级智慧党建管理平台,实现党员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全面推行“党员星级评定”,推广流动党员“1234”工作法,探索“党员积分制”“整转观察期”等机制。在广州、佛山、东莞等流入地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23个,建立网上党支部200个,流动党员网上之家23个,让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全面推行“主题党日+”模式,支部每月固定1天开展与乡村振兴、融入“三区”提质发展等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相契合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500多场次,全县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书写“脊梁担当”。
堡垒前移
铸就善打硬仗的“战疫铁军”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该县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锤炼党员干部、发挥人才力量的主战场,着力锻造一支勇于担当、善打硬仗的铁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实保障。
县直机关党员先锋突击队到社区开展“双联系”和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防控检查值守点设立党员责任岗
突出一线筑牢战斗堡垒。推动全县900多个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建立205个临时党支部,设置200多个“共产党员示范岗”“党团共建岗”,推动落实分片包干联系基层机制,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依托“一组两化”党建管理模式,及时将疫情防控责任明确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选派1530名县直机关年轻党员干部组成12支党员先锋突击队,深入1004个微网格,推动防控工作在基层末端高效落实。动员2100多名党代表、177名驻村第一书记、20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为全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红色堤坝”;组织900多名党建指导组成员、17000多名党员成立200个疫情防控、春耕复产、企业复工指导组和党员志愿服务队,探索“一对一”“点对点”“菜单式”等定向定制服务模式,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农村春耕备耕。
突出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发动全县公务员在疫情防控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及时给予奖励并优先晋升职级;大力褒奖、大胆使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一线干部,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难以有效履行职责的干部;引导广大老同志力所能及参与联防联控工作,为抗击疫情积极贡献力量;及时发现、宣传表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事迹,在全县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锋的浓厚氛围。
突出一线发挥人才力量。注重在各类人才驿站、人才服务机构中建立党组织,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向战疫一线聚集,充分发挥专家人才专业优势、技能优势,助力全县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选派5名优秀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全力支援湖北省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动员38名医疗特殊人才在县内医疗救护、科研攻关、基础预防等一线岗位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动态跟踪全县医疗人才在战疫一线的健康、工作及生活情况,及时为其提供暖心关怀和服务保障。
破题起势
释放乡村振兴的“红色动能”
凝聚党心民心,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能”。
制作大型革命历史红色舞台剧《桂河之春》,传承红色基因
推行“支部领航、阳光治理”基层治理模式。以镇党委统揽,村支部领航,完善建立10+N制度为保障(“10”:即行政村党组织建立10项党领导一切工作的规章制度,“N”:即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建立的若干项规章制度),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2019年以来,全县禁毒、扫黑除恶等中心工作成效显著,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为郁南经济社会提供优良发展环境。
推行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1+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在全县成立148个乡村振兴促进会,均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会长,以促进会为平台,建立“一定二商三共建”机制,通过凝聚党员、乡贤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目前,全县逐渐形成水稻、无核黄皮、荔枝、南药等初具规模化基础的农产品地图,推动碧桂园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南江小镇、黄皮小镇、富窝养生谷等一大批项目签约,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该县通过实施“党建+”行动,力促贫困户增收脱贫,2016年以来,全县共发展扶贫产业6301个,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25家和241个,共带动有劳动力贫困户3405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县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18.58元,全县8686贫困户19557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推行“一核两化三到”党建工作模式。以村(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做好网格化和信息化,组建“三到”(村、社区到组-组到户-户到人)的党建服务网格,实现基层服务精细化。全县建立地域党小组和特色党小组1200多个,划分4000多个网格,全县党员下沉到基层一线服务群众。疫情期间,各镇党委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镇村党员干部依托信息化建设,变身营销员、物流员,帮助贫困户销售水果等农产品超3万斤。全县4139名基层党员主动与村民群众结成联系服务对子9100余个,收集到问题建议近6000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800余个。
来源:云浮日报
责任编辑:植发炜 李艳
值班主编:区云波